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药王 ?谁是药王( 四 )


孙思邈的答复十分出色 , 也足见其医学上的成就颇深 。
人物生平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药王 ?谁是药王

文章插图


天资伶俐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 , 自谓“幼遭风冷 , 屡造医门 , 汤药之资 , 罄尽家产” , 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 , 知识渊博 , 只是后来身患疾病 , 经常请医生治疗 , 消费了很多家财 , 于是 , 他便立志从医 。
孙思邈少年好读 , 天资聪慧 , 7岁的时候 , 就认识一千多字 , 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 , 据《旧唐书》载 , 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重视 , 称其为“圣童” 。18岁时立志究医 , “颇觉有悟 ,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 , 多所济益” 。到了20岁 , 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 , 精通道家典籍 , 被人称为“圣童” , 开端为乡邻治病 。
修行终南
隋开皇元年(581年) , 见国是多端 , 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 。他一方面下工夫研究医学著作 , 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 , 研讨药物学 。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 , 同时普遍收集民间传播的药方 , 热情为人治病 , 积聚了许多名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 , 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讨结果 , 以终生精神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北周静帝时 , 杨坚执掌朝政 , 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 , 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 , 以为做高官太过圆滑 , 不能随便 , 固辞不受 , 一心致力于医学 。
应诏入京
唐太宗即位后 , 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 , 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 , 十分感慨 , 便道:“所以说 , 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重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本来世上竟是有的 , 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 , 但资源网被他谢绝了 , 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 , 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 , 拜谏议大夫 , 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 , 但仍不愿当官 。碍于情面就推举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 , 说徒弟好学 , 年青有为 , 高宗就应允后立即支配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
上元元年(674年) , 孙思邈年高有病 , 恳请返回故里 。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 , 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 。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重孙思邈 , 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
退隐五台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 , 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年)五台山(药王山年)专心立著 , 直至白首之年 , 未尝释卷 。
唐永淳元年(682年) , 孙思邈与世长辞 , 享年142岁 。留下遗言:要薄葬 , 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 , 祭祀时不宰杀畜生 。他逝世后一个多月 , 色彩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 , 当抬他的尸体放入棺中时 , 给人的感到就像抬的是空衣服一样 。
重要造诣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药王 ?谁是药王

文章插图


医学理念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力具体化 。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 , 必当安神定志 , 无欲无求 ,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 长幼妍媸 , 怨亲善友 , 华夷愚智 , 普同一等 , 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 , 自虑吉凶 , 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 , 若己有之 , 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 , 一心赴救 ,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 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 , “夫大医之体 , 欲得澄神内视 , 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 , 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 , 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 , 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 , 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 , 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 , 不得于生命之上 , 率尔自逞俊快 , 邀射声誉 , 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 , 纵绮罗满目 , 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 , 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 , 食如无味;醽醁兼陈 , 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 , 夫一人向隅 , 满堂不乐 , 而况病人痛楚 , 不离斯须 , 而医者安然欢娱 , 傲然自得 , 兹乃人神之所共耻 , 至人之所不为 , 斯盖医之本意也 。” , “夫为医之法 , 不得多语调笑 , 谈谑喧哗 , 道说是非 , 议论人物 , 夸耀申明 , 訾毁诸医 。自矜己德 。偶然治瘥一病 , 则昂头戴面 , 而有自许之貌 , 谓天下无双 , 此医人之膏肓也 。”上述的寥寥片语 , 已将孙思邈的崇高医德情操 , 展现在人们面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