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棠(1757-1841) , 江苏淮安人 , 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 。他写了《温病条 辨》 , 温病学的里程碑 , 堪称中医不朽著作 。吴创立了温病的三焦学说 , 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卫、气、营、血为理论基础的温病辨证论治的程序和方法 , 为温病的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精通五运六气原理 。他在《医医病书气运论》中提出3360 , “精通气机原理 , 有先知的智慧 , 时时体验过去 , 过去 , 过去 , 过去 , 过去 , 过去 , 过去 , 现在 , 现在 , 现在 , 现在 , 现在 。”[1]吴鞠通生活在一个有许多热病的时代 。他对医生未能治疗伤寒深感悲伤 , 因为他们缺乏灵活性 。因此 , 他在《温病条辨》中总结了温病的起源、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发病与运气条件的相关性 , 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外感病和温病的治疗方法 。1.不同的运气 , 不同的感冒和流行病的温度 。吴认为 , 由于不同年份的运气不同 , 疫病的寒性和温性也有差异 , 进而将疫病分为温性和寒性 。1.1流行易发期与六气密切相关 。吴认为 , 疫病的易发期与六气的分布密切相关 。他引用《温病条辨》第一卷《内经》温病志 , 并加以注释 , 说明温病的起源 , 指出温病发生在陈旭、申银、伍兹、海斯年间 , 如《六郑源纪大论》 , 说:年为温病元年 。酉岁 , 次齐 , 民善暴死;终气 , 其病温 。阴之龄 , 气之始 , 热病之始;丑少年 , 双头 , 刚柔并济 , 远近咸 。经络年龄 , 五气 , 疾病温度 。渤海之年 , 最后一口气 , 其病温而重 。”[2]可见 , 温病易发初气、二气、五气、末气 。虽然易发期不同 , 但易发期的礼貌是少阴霍峻和少阳相火 。1.2感冒流行易发生在冷水年龄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杂 说寒疫论》中提出:“六气的凉水在春天 , 或者五运的凉水太老 , 或者六气加凉水的礼就是凉水 , 不分四季 , 或者有证据 。“也就是说 , 当年景成熟、年景难看、年景不成熟 , 或者年景干燥 , 也就是水运过多 , 或者太阳冷、水凉的时候 , 就容易引起寒性流行病 。2辨证论治疫疾 , 注意温凉 。2.1创造三焦 , 治疗流行病 。吴认为疫病属于疫学范畴 。例如 ,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包含3360“热病包括风、温、疫、毒、夏、湿、秋、冬、暖疟 。”它还解释说 , 温病是由严重的气与污秽的气混合的广泛流行引起的 。3360“温病 , 重症之气盛行 , 多为污秽之气 , 家家如此 , 但也是役之结果 。”[2]他强调温病的治疗应以三焦辨证为基础 。太阴流行热宜用桂枝汤、银翘散 。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包含:“太阴风温煦 , 温煦 , 温煦 , 温煦冬 。对于初得邪风风寒者 , 桂枝汤为主;但是对于那些因为热不怕冷而口渴的人来说 , 辛凉平剂银翘散占优势 。毒、热、湿、温疟不在此例 。“阳明温病宜用白虎、承气等 。如《温病条辨中 焦篇》第一篇中的“3360” 。面红耳赤 , 声音重浊 , 呼吸粗糙 , 排便闭口 , 小便涩涩 , 舌苔老黄 , 甚至黑中带刺 。但是 , 那些讨厌热的 , 不讨厌冷的 , 一天比一天差的蔓延到了中间“复脉汤宜用于少阴热病 , 如《温病条辨下焦 篇》 , 第一条 , “风温、温热、热病、温毒、暖冬 , 邪久于阳明 , 或降 , 或不降 , 面热、口干 , 甚至牙黑唇裂 , 脉沉 , 仍可降;如果脉搏过大 , 手足心热高于手足背热 , 加减复脉汤 。吴更强调避疫之邪 , 即保护正气 。《温病条辨》《原病》中 , 他引用《内经》的原:“皇帝说五疫3360多例 , 都是容易感染的 , 不论大小 , 症状都差不多 。我们怎样才能让那些没有改变他们相位的人?「齐波3360 」」」」」」」」」」」」」」」」」」」」」」1 2.2辨证论治感冒流行 , 注意防寒凉 。吴认为寒性流行的主要症状是恶寒、高热、头痛、关节痛、口渴 。比如《温病条辨 杂说寒疫论》中指出 , 3360“一直谈论感冒疫情的人 , 如果调查他们的症状 , 他们会讨厌感冒和强烈的发烧、头痛和关节痛 。虽然他们很热但不渴 , 当他们走路时 , 他们都患有类似的疾病 。如果不是热病的话 , 它不头痛 , 不骨痛 , 不口渴 , 所以叫寒感耳 。”而且明确了寒邪不热不渴的症状要用温经舒筋法治疗 , 寒邪如风、温的症状要用清凉清热法治疗 , 如“当其不热恶寒 , 宜用温经舒筋法治疗;暑去之后 , 若有风温证 , 则用之以凉暑 , 并无道理”[2] 。3岁君火 , 易发伏暑3. 1 伏暑易发于少阴君火司天在泉之岁 吴氏认为 , 暑温与伏暑虽然名称不同但属同病 , 因此治疗上可互 参 。吴氏指出长夏感受暑邪过夏而发者为伏暑 , 好发 于子、 午、 丑、 未之年 , 即少阴君火司天或少阴君火在泉 之年 。如 《温病条辨·上焦篇》 第三十六条载 : “长夏受 暑 , 过夏而发者 , 名曰伏暑 。霜未降而发者少轻 , 霜既 降而发者则重 , 冬日发者尤重 , 子、 午、 丑、 未之年为多 也 。” 其原因是子、 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 , 暑本于火 , 丑 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 , 暑得湿则易留滞人体之故 。3. 2 伏暑发病与体质相关 吴氏认为伏暑发病与人 体体质密切相关 。他指出体质强壮之人长夏不易感受 暑邪 , 体质稍弱者出现片刻头晕即愈 , 体质再差些者则 感邪即病 , 不即病者是气虚体质 , 因气虚不能驱暑邪外 出 , 必须等到秋凉之气来驱散暑邪 , 气虚甚者 , 则必等 到深秋大凉或初冬微寒之时暑邪才能被驱出 。3. 3 三焦辨证治疗 , 结合气血虚实 吴氏认为治疗伏 暑当三焦辨证 , 并结合气血的虚实状况 。冬月出现头 痛、 微恶寒、 面赤、 烦渴、 舌白者为太阴伏暑。《温病条 辨·上焦篇》 第三十七条载 : “头痛微恶寒 , 面赤烦渴 , 舌白 , 脉濡而数者 , 虽在冬月 , 犹为太阴伏暑也 。” 太阴 伏暑需根据舌象、 脉象、 汗出多少来判断病位在气在血 和病性的虚实 , 以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治疗 。如邪在 气分表实证 , 第三十八条载 : “太阴伏暑 , 舌白口渴 , 无 汗者 , 银翘散去牛蒡、 元参加杏仁、 滑石主之 。” 邪在血 分表虚证 , 第三十九条载 : “太阴伏暑 , 舌赤口渴 , 无汗 者 , 银翘散加生地、 丹皮、 赤芍、 麦冬主之 。” 邪在气分表 虚证 , 第四十条载 : “太阴伏暑 , 舌白口渴 , 有汗 , 或大汗 不止者 , 银翘散去牛蒡子、 元参、 芥穗 , 加杏仁、 石膏、 黄 芩主之 。脉洪大 , 渴甚汗多者 , 仍用白虎法; 脉虚大而 芤者 , 仍用人参白虎法 。” 邪在血分表虚证 , 第四十一条 载 : “太阴伏暑 , 舌赤口渴汗多 , 加减生脉散主之 。” 吴氏认为阳明伏暑是三焦均受邪 , 湿热互结所致 , 非偏寒偏热可治 , 当以杏仁滑石汤治之 。如《温病条辨 ·中焦篇》 第四十二条载 : “暑温伏暑 , 三焦均受 , 舌灰 白 , 胸痞闷 , 潮热呕恶 , 烦渴自利 , 汗出溺短者 , 杏仁滑 石汤主之 。”吴氏认为少阴伏暑饮停于胁下不可误认为是柴胡 汤证 , 主治当以香附旋覆花汤、 控涎丹之类 。在《温病 条辨·下焦篇》 第四十一条提出 : “伏暑 , 湿温胁痛 , 或 咳 , 或不咳 , 无寒 , 但潮热 , 或竟寒热如疟状 , 不可误认 柴胡证 , 香附旋覆花汤主之; 久不解者 , 间用控涎丹 。”4 痘本温病 , 治在求本4. 1 痘温同类 , 子午卯酉之岁易发 吴氏认为 , 痘症与温病同类 , 其在《温病条辨·解儿难·痘症总论》 指 出 : “议病究未透彻来路 , 皆由不明六气为病 , 与温病之 源 。” 并且明确阐述了痘症好发于子、 午、 卯、 酉之年的 原因 , 即 “子午者 , 君火司天; 卯酉者 , 君火在泉; 人身之 司君火者 , 少阴也 。少阴有两脏 , 心与肾也 。先天之 毒 , 藏于肾脏 , 肾者 , 坎也 , 有二阴以恋一阳 , 又以太阳 寒水为腑 , 故不发也 , 必待君火之年 , 与人身君火之气 相搏 , 激而后发也” [2 ]。4. 2 治痘求本 , 因时因人给药 吴氏认为痘症初起用 药难 , 必须根据体质状况看患儿是否已经出现痘点 , 并 根据发病时令再确定选用方药 , 强调七日前先清外感 邪气 , 七日后以祛除胎毒为主。《温病条辨·解儿难· 痘症初起用药论》 云 : “必审定儿之壮弱肥瘦 , 黑白青 黄 , 所偏者何在? 所不足者何在? 审视体质明白 , 再看 已未见点 , 所出何苗? 参之春夏秋冬 , 天气寒热燥湿 , 所病何时? 而后定方 。务于七日前先清其所感之外 邪 , 七日后只有胎毒 , 便不夹杂矣 。” 并指出患儿年龄不 同 , 痘症结痂的期限不同 , 治疗时不可忽视 。用药方面 , 吴氏提出治疗痘症禁用解表药 。吴氏 认为痘症由于体内胎毒温热之邪引发 , 用寒凉的解表 药治疗是错误的 , 病在里而治表必酿恶果 , 并指出“痘 以筋骨为根本 , 以肌肉为战场 , 以皮肤结痂为成功之 地” [2 ]。如用解表药使皮肤腠理疏松 , 破坏了痘症治愈 的场地 , 多数会迅速出现痘塌陷、 咬牙寒战、 倒靥黑陷 等表现 。4. 3 治痘之妙 , 行浆满足 吴氏治痘之妙在于必待行 浆满足 , 并指出行浆不足的恶果 。如《温病条辨·解儿 难·行浆务令满足论》 云 : “浆不足者 , 发痘毒犹可医 治; 若发于关节隐处 , 亦致丧命 , 或成废人; 患目烦燥 者 , 百无一生 , 即不死而双目失明矣 。” 并指出痘疮稀少 者可不服药 , 三四日者用辛凉解毒药一帖 , 七八日用甘 温托浆药一帖 , 最多不过二帖 , 必须使痘发行浆满足 , 以防并发眼疾毒流心肝经而死 。综上 , 吴鞠通认为温病发病与气运条件密切相关 , 运用五运六气之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 对疫病、 伏 暑、 痘症的发病运气条件、 分类、 辨证治疗等作了全面 阐述 , 对我们在气候条件多变的今天研究运气变化对 温热病的发病、 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 价值 。参考文献:[1] 吴瑭. 医医病书[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8: 176.[2] 吴瑭. 温病条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2: 15 , 27 , 182 , 219.作者:胡亚男 李萍 苏颖
推荐阅读
- 温柔的文案有哪些?
- 冻梨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 刘伯温怎么死的?
- 夸人的话有哪些?
- 请问一下火龙果是热性还是凉性的,火龙果是温性还是凉性-_1
- 温度在22度一25度穿什么衣服,15—22度穿什么衣服-
- 豆角种植最低温度,地温多少度可以种豆角-
- 马克·吐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马克吐温是哪里人他的代表作-
- 鹌鹑育苗温度,雏鹌鹑需要多少温度-
- 朱元璋里刘伯温写的什么,刘伯温和朱元璋谁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