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而干的典故,唾面自干 的典故是讲-_1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 字、词、句都能单独表义 , 尤其是汉语成语的形成更是具有独特魄力 。比如“唾面自干” , 其来历典故又怎样呢?

唾面而干的典故,唾面自干 的典故是讲-_1

文章插图
自从一代女皇武则天改唐为周后 , 名臣娄师德得到了重用 , 官至宰相位 , 也屡建奇功 。
俗话说:位高权重 , 必然纷争不断 。这一点 , 他娄师德身有感触 , 不过好在他人品性好、会忍让 , 避免了诸多不利境况之发生 。
他不仅自己一贯秉承 , 同时还要其弟也如是者 。据史迹可考:某一年 , 其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 。在即将赴任前 , 其弟弟来到了哥哥府上辞行并询问哥哥有什么好交待的 。
娄师德说:“我现在是一朝宰相了 , 你又成为了一地方要员 。我们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惠 , 难免不会引起他(她)人之妒忌 , 今后你在外地做事可要处处忍让啊!”
弟弟答曰:“道理我知道 , 即使有人将口水吐在我的脸上 , 我也不会与他(她)计较 , 我会自行将它擦掉的 , 始终保持一份洁净的笑脸 。”
娄师德听后 , 忧为弟弟担心 , 忙补充道:“这还远远不够 , 你擦掉了吐沫 , 会激起别人对你的更加愤怒 。如此这般操作 , 倒不如让唾沫在自己的脸上风干更好 。”
弟弟心生狐疑 , 本来 , 我不再与之争执 , 自行擦干脸面就对他(她)相当的宽容了 。为什么还要一忍再忍呢?其实 , 忍为高 , 一忍万事消 。这在后来宋代陆游《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少》诗中有分晓:
秋毫不能忍 , 平地寻干戈;唾面听自干 , 彼忿自消磨 。
“忍”字头上一把刀 , 一忍再忍有好处?相对于成语“唾面自干”来说 , 时下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
唾面而干的典故,唾面自干 的典故是讲-_1

文章插图
“唾面自干”成语原文 , 出自于《新唐书.娄师德传》中:
其弟守代州 , 辞之官 , 教之耐事 。弟曰:“有人唾面 , 洁之乃巳 。”师德曰:“未也 , 洁之 , 是违其怒 , 正使自干耳 。”
一句话归总: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 , 不要擦掉而让它自干 。喻指受了污辱 , 也要极度地忍让 , 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 , 一忍再忍、大度待人 , 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纠纷!
难道过度忍让就真能带来预期的目的和好处吗?不尽其然!你忍让过度 , 别人不一定领情 , 甚至于认为你软弱可欺 。即使退避三舍了 , 还有可能惹火上身呢 。
当然 , 忍让也不是没有好处 , 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又例如“小不忍 , 则乱大谋”等 。忍 , 也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 凡事让三分 , 才有了历史上“六尺巷”由来的美谈!
总之 , “唾面自干”表明的是一种心态 , 也是为人处事宽容度的标尺 。但是一味地委曲求全也不可能 , 要学会忍让 , 适可而止!
唾面而干的典故,唾面自干 的典故是讲-_1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 违规即删)
【唾面而干的典故,唾面自干 的典故是讲-_1】唾面自干是武则天時宰相娄师德教悔其弟的一段对话 , 如果有人把唾沬吐到你脸上 , 你不能擦掉 , 让它自己干 。这句话是让其弟忍让 , 是娄师德品德高尚的表现 。但现在这个成语也可代表委屈求全的意思(贬义词) 。如果遇到那些胡搅蛮缠 , 无礼取闹 , 并且肆意污辱你人格之辈 , 你任意让他骑在头上拉屎拉尿 , 这就显得太窝囊了吧 。这也不能算是大丈夫 。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 , 我不犯人 , 人若犯我 , 我必犯人 。做人要有底线 , 要活出尊严 。都象宋微、钦二帝 , 都象清末光绪 , 宣统那些没骨气的人 , 国家不亡才怪 。所以 , 我不赞成唾面自干这个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