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八议之七:中医哲学是具元创性的科学哲学( 二 )


自然的整体观强调整体决定局部,部分由整体生出,因而主张从整体看局部,又称“以大观小” 。这样做,就是把事物放在整体的联系之中加以观察,从而能够揭示事物内外的整体关系 。由于是自然的整体观,即时间演生的整体观,所以把事物放在整体的联系之中加以观察,就是放在天地宇宙大化流行的联系之中加以观察 。对于医学来说,医家看人,不仅把人本身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人之整体对人之局部起决定作用,首先更要把人和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人是天地宇宙的一个部分,为天地所生,为天地所养,无论从发生还是从生化的角度,天地对人都保有决定作用,故人之整体要受天地整体的制约,人与天地有应合关系 。
这就是说,坚持自然整体观的中医学,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以天地宇宙的视角来体察人的生命过程 。因此,为了揭示人与天地万物的整体联系,说明人身内外如何受到宇宙大环境的决定和影响,就必须运用一些整体性哲学的范畴居高临下地来考察人的生命过程 。然后以此为导向,再进一步研究人之生命各项具体的生理病理规律,以及它们与各种天然食物、天然药物的关系 。而阴阳五行理论对天地万物进行整体归类,就体现了从天地整体看万物局部的原则 。
《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王冰注:“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犹然在于人身,同相参合,故治病之道,必先求之 。”所求病之本,指人身之阴阳,而人身之阴阳又是天地之阴阳在人身中的贯彻 。《内经》强调,人身病之本,以及人身生命之本,与天地相通,受天地决定,必须以天地运化的大视野来加以观察和考定 。这段经文和注文充分体现了中医自然整体观“以大观小”的原则 。
应当看到,阴阳五行一类的哲学范畴概括的是天地万物,所以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但它们与西方哲学范畴不同,它们的功能不在于代表某种严格固定的高度抽象的共性,而是以某种具体的动态性能为标准为某类事物规定了一个范围 。凡具有该种具体的动态性能的事物就以其自身之全部归属于那一类 。
?二者关系不同于西医与西方哲学关系
中国传统哲学是自然整体哲学,同时也是“象哲学” 。它不仅强调现象的本体意义,而且用意象思维,即“立象尽意”的方法,而不是抽象方法来构建它的范畴 。所以中国哲学的范畴是意象范畴,而不是抽象范畴 。哲学“象”范畴也有极大的概括性,但不是通过高度抽象,而是依据具有某种普遍性的具体关系来建立其范畴,从而获得概括性 。如五行是按照与四时(细分为五时)的感应关系来规定属木、属火、属土、属金、属水五大范畴 。因此,木性、火性、土性、金性、水性五大范畴既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广普性,同时又不超离现象,而就在现象之中,不过是现象的归类 。阴阳和“气”也有同样的性质,它们既具有普遍性,同时又是感性的实在 。
基于此,阴阳五行一类的哲学范畴不仅适用于天地大宇宙,同时也适用于人身小宇宙 。由于它们所规定的是某种具体的动态性能,所以它们无论应用于天地大宇宙,还是人身小宇宙,都能说明一定的具体关系 。而且,由于是整体划分和归类,凡具有该种具体的动态性能的事物就以其自身之全部归属于那一类,因此,被归属的那些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自然也都被容纳到该范畴之中 。
这样,就使得阴阳五行一类的哲学范畴具有了两重性:一方面,它们有能力概括天地万物,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因而无愧为哲学范畴;另一方面,当它们运用于具体事物时,它们又有可能容纳和显示该种具体事物的特殊关系,成为关于该种具体事物之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这种两重性,通过阴阳五行范畴,又可以将那些具体事物与天地整体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事物自然整体的观察 。而中医学是象科学,它研究的是关于人之生命的现象层面的规律,也就是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所以中医学与阴阳五行一类的整体性哲学范畴相衔接,就成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了 。
西方传统哲学和西医学的整体观是空间整体观 。由于着眼空间,所以强调整体的合成性,可分解性,强调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决定整体 。于是形成从部分看整体的思维模式,或可称之为“以小观大” 。这样,充分认识每一个整体,就被归结为充分认识整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西医认识人体,就是走的这样一条路线 。沿着这样的认识路线,科学分科,包括西医学的分科就越来越细,而与天地宇宙的整体联系也就越来越远(除宇宙学) 。它们需要的是,用对象的构成部分来说明对象,而不大关心包容对象的更大整体乃至天地对该对象的影响 。所以西方科学,包括西医学,虽然在思维方式上与西方哲学一脉相通,但在具体内容和范畴上,则各归各类,无须搭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