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文章图片

大学生|大学生延迟毕业,缓解就业压力,副校长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媒体表示:疫情之下 , 应该适当延长今年校招时间 , 允许有条件的高校采取更加灵活的学制 , 允许更多学生延期毕业并保留应届生身份 。
我想问:应届毕业生特殊在哪里?应届毕业生该不该被特殊照顾?学校能为学生就业做点什么?找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一、应届毕业生有何不同?“应届毕业生”这个标签 , 在政策层面和就业市场上广泛存在 。 按照现行的规定 , 毕业生没签劳动合同 , 没交社保 , 就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两年 。 别小看这两年 , 背后的意义大着呢 。
从政策层面看 , 用人单位给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条件比社会招聘要低 , 各地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措施 。

5月31日 , 《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滨江区推出政策 , 每招一名应届毕业生 , 给予企业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
5月22日 , 上海市教委等11部门下发通知 , 对招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 , 符合相关规定 , 3年内按照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每年7800元的税费减免优惠 。 还可以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

此外 , 国有企业有招聘一定比例应届生的要求 , 考公考编中的某些岗位也对应届毕业生有倾斜 。
但问题在于 , 多给几年应届生身份就能解决就业问题了吗?这是不是把今天的问题留给明天?单纯从“应届生就业率”这一个指标来看 , 数字是保住了 , 但从长远来看 ,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是被掩盖了呢?

二、应届毕业生该被照顾?相对于“职场老鸟” , 应届毕业生在很多方面“拼不过” , 所以应该被保护、被照顾 , 这是很多人的传统认知 。 但这样的照顾其实也造成了不小的问题 , 比如想要应届生身份 , 又不能在国内深造 , 可以去英联邦国家读一年硕士;比如很多人毕业后纷纷加入考公和考研大军 , 没有进入就业市场 , 二战三战也算做就业 , 可他们并没有创造价值 。

相对于“职场老鸟” , 应届毕业生并非没有竞争力 , 虽然没有工作经验 , 但是应届毕业生要价低 。 虽然现阶段能力不足 , 但是应届毕业生可塑性很强 。
我认为 , 就业压力的根源不在于应届生在疫情下找不到工作 , 而在于就业市场的整体萎靡 。 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应届生加入 , 而是我们的大学培养出的学生 , 有太多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 一味地看重“应届生就业率” , 很容易掩盖这两个真正的问题 。 延迟毕业也好 , 延迟校招也好 , 都是治标不治本 。

三、就业本质到底是什么?任何的就业 , 都应该围绕着“供需平衡”和“你情我愿” 。 用人单位需要人、用得起人 , 求职者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 , 这不才是根本吗?一个“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 把应聘者分成两类 , 不符合条件的想方设法拿到这个身份 , 符合条件的宁愿选择慢就业 , 也不愿意找个看不上的工作 , 从而丢掉这个身份 。
如果企业不需要人或者用不起人 , 靠目前的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 , 是没有办法调动他们的招聘积极性的 , 因为这两者不足以覆盖企业新招人员的用人成本 。 只有经济环境好 , 企业有做大做强的意愿 , 才能让他们真心想去招人 。 这才是“供需平衡” 。

如果求职者没有就业意愿 , 没有能力胜任 , 他们无法与企业达成“你情我愿” 。 看看身边的大学毕业生们 , 有多少人在毕业后就能顶得起工作?有多少人虚度了多年的大学时光?有多少人在大学每门课都是及格就行?有多少人连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都搞不出来 , 还得花钱去买?咱们的大学起到该有的“培育人才”的作用了吗?比起让学生延毕 , 延迟校招 , 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