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操作系统之路( 三 )


你点进去会先看到置顶的公众号,要往下翻才能找到那个吸引你的标题,点击进入公众号,再点一下才能看到文章 。我看一篇文章从一个标题吸引我,到我真正看到这篇文章,要点击四下的动作,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了 。
用户为什么要订阅公众号?就是因为觉得这个作者写的还不错,我以后还想看他的内容 。你真的就那么喜欢他吗?说不上 。某种程度上你只是觉得这个人说的话我想听一听,甚至有时我们会因为想骂一个人而去“围观”他的公众号 。
在老版的订阅号列表中,微信想让你把公众号当成一个朋友 。公众号的推送,就像朋友给你发消息一样 。但当公众号太多过后,微信就把平等性改掉了,赋予个人用户更高的权限:让所有的作者在用户的舞台上去表演 。
新版订阅号的效率真的很高 。以前我们刷订阅号,要点四次才能看到文章,还会遗漏很多文章 。现在,你想刷就刷,没兴趣就往下翻 。文章下面有一个 “几个好友看过” 功能,是告诉你圈子里的人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也是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 。
我们不要老是考虑微信是不是要赚钱,是不是有商业化压力了,是不是受竞争对手刺激 。你完全不用管这件事情,你就去想想微信对它的用户在做什么事情就好了,这就是它的思维方式 。
作为现金牛的微信这两天订阅号的改版,很多人都讲到微信会不会在信息流里面插广告,但微信自己不想做广告 。它在早期迫于公司的压力,给腾讯其他产品做过导流,但是后来小龙还是顶住了,坚决不给任何内部产品做广告 。
但是盈利压力来了,怎么办呢?微信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优雅的广告 。
 
这些就是优雅的广告 。腾讯新闻、腾讯微博的插件,这两个其实是公众号的前身,给两款产品导了大量的流量 。
应用宝这个有点狠 。微信把各种 App 的下载链接都给挡住了,但如果你用应用宝注册的话,可以直接跳回你的应用打开或者下载,这给了应用宝很多支持 。
九宫格的效果据我所知不怎么样,朋友圈广告效果也没有那么强烈,用户看到的广告频率还是受到控制的 。公众号的广告也不是腾讯强制塞给你的,是公众号作者自己开的 。
回到商业化本身 。微信最想要的商业模式不是广告,因为广告会破坏聊天体验 。在请了许多战略专家一起分析后,微信得出这么一套完美的商业化策略,就是游戏+表情+电商 。
游戏是腾讯已经验证成功的盈利方式,表情是因为 LINE 在表情商店上赚了很多钱,电商则更多是一种不死心的态度 。QQ 时代腾讯没有把拍拍做好,就想微信也来做电商吧 。
表情商店,卖了几套明星的收费表情,卖不下去了,所以现在全是免费的,只是用户可以打赏作者 。中国用户跟日本用户就是不太一样,日本人愿意为表情付费,大部分中国用户就不愿意 。
微信对电商也很有雄心壮志 。2013 年,我们做了电商、卡包、支付三套体系,希望用电商对标淘宝,卡包对标大众点评,支付对标支付宝 。
但卡包不行 。2012年,苹果出了 Passbook,微信、支付宝都跟进了 。我在这两家企业都参与过卡包项目,产品出来后效果都不好,纯粹是理想设计出来的一个产品,并没有发现给交易环境带来多好的变化,时间还没到 。
电商也死了 。当时微信想做附近的电商,改了好几个版本,最后发现团队这帮人不够懂商业 。那怎么做?没法做,所以就放下了这个事儿 。
其实要做好电商、卡包,还要依赖于支付 。卡券需要核销、确权 。拍拍没有做起来,很大原因和当时财付通不够靠谱有很大关系 。
 
因此,微信当时决定先把支付做好 。首先是红包大战(更正:应为“微信红包”),腾讯内部用的红包 2011 年就有了,但 2013 年微信才把它做进产品里面 。很多爸爸妈妈级别的人,第一次用微信支付就是用微信红包 。
红包大战(更正:应为“微信红包”)让阿里巴巴慌了,但其实微信红包并没有真给微信带来那么多支付用户,真正让微信支付爆发的是打车大战,绑卡用户大量增长 。
我有一个论断,如果没有支付大战,就根本没有中国今天 O2O 的繁荣,也没有今天滴滴的垄断地位,也没有饿了么和美团的战争,更不用提共享单车 。它真正的让所有创业者不再需要去顾虑支付问题,商业闭环轻松完成 。
作为操作系统的微信讲小程序,我反复在纠结是否应该认为这是个操作系统 。在此之前,我先把原生 App、小程序、H5 之间的优劣差别列出来 。小程序实际上是介于原生 App 和 H5 的中间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