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论文作者:茶文化学者谢文柏
长兴顾渚山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土质条件,早在数千年前已孕育出人间稀世珍品——紫笋茶,后经过“茶圣”陆羽的推荐,被列为唐代贡品 。
陆羽在顾渚山置茶园,撰《顾渚山记》二篇,并将在顾渚山考察有关内容补充于《茶经》 。
由于代宗皇帝李豫对紫笋茶的“钟爱”,在顾渚山下建立了贡茶院 。贡茶院最盛时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烘焙百余所,年贡额从五百串(斤),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连续作贡近一个世纪,历朝续贡达860多年 。
每年皇帝诏命湖州剌史进山“修贡”,所以贡茶院壁有28位刺史刻石堂上 。还有不少诗人、官员、墨客,像皎然、钱起、袁高、韦处厚、于頔、杜牧、李郢、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写下60多首歌颂顾渚紫笋茶的诗篇;并在诗中最早提到茶道、茶宴、茶会、茶舞等茶事方面的名词;茶税也是从贞元开始征收 。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你值得了解——浅析顾渚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从中唐始,顾渚山已经是皇帝的“御茶园” 。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中载:“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累月方毕 。①”诠释了唐代贡茶的盛况 。
至于紫笋茶在唐代贡茶中居于何等地位?从唐文宗时重臣韦处厚的诗句:“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②” 。说明当时紫笋茶已被“中枢”掌控,而曾被陆羽评为全国第一的“蒙顶茶”,已退居到皇宫里很少有人问起 。所以,在唐代贡茶中,紫笋茶已处于“至尊”的地位 。
一、紫笋茶品位之高、贡额之大、续贡时间之长,在唐代乃至中国贡茶史上雄踞首位 。
据清人郑元庆《石柱记笺释》引唐人《膳夫经》的记载:“茶古不闻食之,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粥 。至开元天宝年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茗丝盐铁,管榷存焉 。③”
《膳夫经》是唐代记述茶事的权威性著作,这段话既对全国而言,也是针对顾渚山的贡茶盛况而言 。这段记述,说明顾渚山区发现紫笋茶也不会早于晋宋;而紫笋茶初贡正是在至德大历年间,紫笋贡茶的全盛时期恰恰在建中以后 。
紫笋茶的命名、特性,则在陆羽《茶经》中有记载 。紫笋茶在中国贡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茶圣陆羽的推荐、《茶经》的影响和代宗、德宗等皇帝及士大夫们对紫笋茶的推崇 。
北宋叶臣清在《煮茶泉品》中写道:“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 。“吴楚”当然包括“吴中”的长兴,“山谷间”正是顾渚的“岕” 。说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江南山谷里,往往能培育出品质优良的茶叶来 。
明代程用宾《茶录》曰:“茶无异种,视产处为优劣 。生于幽野,或出烂石,不俟灌培,至时自茂,此是上种也 。”程用宾认为,茶的品质,主要由茶树生长环境的优劣来决定;如果茶树生长在幽野的烂石间,就不用人工去灌培,到了季节,它自然会茂盛 。这样的茶,才称得上是最好的 。程用宾的说法与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野者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是一致的 。
△手工做红茶~顾渚山区的紫笋茶,80%以上都生长在海拔百米以上溪涧两侧的烂石间或砾壤中 。在岕外人工栽培的平地茶园,所占的比例较小 。一千多年来保存的野生古茶山,都以传统的方法管理:春茶采过后,待到深秋将茶树周围的灌木(只保留一小部分高大的,用来遮阳)、杂草清除,将其堆在茶树根部,用作肥料 。
所以,古茶园的茶树是很不规则,也较稀朗 。一年只采一次春茶,不施肥,不除虫,只修枝(将二米以上的老茶树截枝,来年萌生出粗壮的新枝),翌年采茶时用作野外烧饭的燃料 。
紫笋茶因生长在烂石较多的溪涧两侧石隙里,这里潮湿、避光,且是腐殖质集中的地方 。因此到了第二年春天,茶树新梢长势旺盛,茶头肥硕而带茸毛,节间较长 。叶则以披针和椭圆型为主,叶型大小中等,颜色为深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