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瓶梅中所反映之明代茶文化习俗

《金瓶梅》是一部反映明代后期社会百态的长篇小说 , 其中有关饮食生活部分 , 其繁丰和细腻程度 , 足堪与《红楼梦》媲美 。略有差别的是 ,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世代簪缨的诗礼之家 , 他们无论饮茶饮酒 , 豪华、讲究而且高雅 , 不失大家风范;而《金瓶梅》里亦官亦商的西门庆 , 尽管也穷极奢华 , 毕竟是市井俗物 , 难免有暴发户的俗气 。《金瓶梅》产生于明代 ,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时代不同 , 描写对象不同 , 所以饮食生活的内容也不一样 。
《金瓶梅》写喝茶的地方极多:有一人独品 , 二人对饮 , 还有许多人聚在一起的茶宴茶会 。无论什么地方 , 客来必敬茶 , 形成风尚 , 可见茶在当时确实深深地切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但是《金瓶梅》写西门庆家里饮茶 , 提到的茶名只有两个:一个是六安茶 , 另一个是“江南凤团雀舌芽茶” 。第二十三回 , 吴月娘吩咐宋惠莲:“上房拣妆里有六安茶 , 顿(炖)一壶来俺每(们)吃 。”原来六安茶历代沿作贡品 , 尤其在明代享有盛誉 。明许次纾《茶疏·产茶》云:“天下名山 , 必产灵草 , 江南地暖 , 故独宜茶 。大江以北 , 则称六安 , 然六安乃其郡名 , 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 。茶生最多 , 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 , 南方谓其能消垢腻 , 去积滞 , 亦甚宝爱 。” 《两山墨谈》亦云:“六安茶为天下第一 。有司包贡之余 , 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 。玉堂联句云:'七碗清风自六安 , 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 , 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 , 高阳醉客辟清欢 。何时一酌中冷水 , 重试君谟小凤团' 。”观此 , 则一时赏重可知矣 。六安茶有清胃消食功效 , 大概对酒肉无度的西门庆相宜吧 。
第二十一回 , 吴月娘“教小玉拿着茶罐 , 亲自扫雪 , 烹江南凤团雀舌芽茶” 。“江南凤团雀舌芽茶” , 指北宋时期一种产于福建北苑、专贡朝廷的一种名茶 , “江南”是一种源称 , 实际产地在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凤凰山北苑 。《宣和北苑贡茶录·序》云:“太平兴国初 , 特置龙凤模 , 遣使即北苑造团茶 , 以别庶饮 , 龙凤茶盖始于此 。凡茶芽数品 , 最上曰小芽 , 如雀舌鹰爪 , 以其劲直纤挺 , 故号芽茶 。”到明代 , 建安芽茶仍以名茶作贡品 。《茶疏》云:“江南之茶 , 唐人首称阳羡 , 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 , 两地独多 。”《金瓶梅》写吴月娘烹江南凤团芽茶 , 盖喻西门庆家豪华奢侈无比 。茶的饮用方法 , 到《金瓶梅》时代 , 一般都以冲泡为主 , 如第二回 , 王婆自称:开茶坊 , “卖了一个泡茶”;但有时候也烹煮 。直到清代初期 , 才只泡不烹 。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古时之茶 , 曰煮 , 曰烹 , 曰煎 , 须汤如蟹眼 , 茶味方中 。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 , 稍着火即色黄而味涩 , 不中饮矣 。乃知古今之法亦自不同也 。”《金瓶梅》正写于烹煮法向冲泡法的转换期 。
但是 , 《金瓶梅》里吃泡茶有一个特点 , 就是很少看到他们喝清茶 , 却要掺入干鲜果、花卉之类作为茶叶的配料 , 然后沏入滚水 , 吃的时候将这些配料一起吃掉 , 而且配料有二十余种之多 。这种风俗都有文献资料可证 , 试举例如下:
胡桃松子泡茶(第三回):把胡桃肉、松子和茶放在一起冲泡 , 古代素来有此吃法 。《云林遗事》载:“倪元镇素好饮茶 , 在惠山中 , 用核桃、松子肉和真粉成小块如石状 , 置茶中 , 名曰'清泉白石茶' 。”
福仁泡茶(第七回):福仁 , 当指福建的经过加工的橄榄 , 俗称福果 。福果仁可以泡茶 , 见于明顾元庆《茶谱·择果》 。
密饯金橙子泡茶(第七回):金橙子 , 又称“广柑”、“广橘” , 主要产于两广 。果实呈球状 , 色金黄 , 皮较厚 , 味甜酸 , 《广群芒谱》云:“(橙)可蜜煎 , 可糖制为橙丁 , 可合汤待宾客 , 可解宿酒速醒 。”“蜜饯金橙子泡茶”当指蜜渍橙丁掺入茶中 , 另一说 , 金橙子指金柑 , 亦可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