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茶杯,喝出杯中大产业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正如唐朝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写的那样,一杯清茶,不仅能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而且也从中能够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
过去如此,当今依然 。不论是在洋气十足的大都市,还是在乡意浓浓的民间村落,小到居家厅堂,大到酒楼饭店和茶舍,杯中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主导并催生出一个涉猎旅游、文化、种植业、陶器等多种类的茶产业 。
茶之韵 看陕南茶乡 一杯清茶让人乐开颜
关中人和陕南人都有饮茶的嗜好,且喜清早饮茶,各地习俗不同,饮茶方法各异 。关中农家,不论冬夏,天亮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沏一壶茶,空着肚子喝,而且不在家中独饮,喜欢三五成群,手持小茶壶,或站在屋前,或蹲在树下,边啜饮边谈论,俗称茶壶会 。品足饮够之后,再各自操持其营生 。
陕西人爱饮茶,待客也以茶为先,客来敬茶是习以为常的礼节 。客人坐定,主人先捧给一杯热茶,表示欢迎,然后主人才陪客人坐下叙话,开始谈论正事 。陕南人也有用茶叶作礼品馈赠亲友的习俗,每逢四时八节,或走亲访友、或送别贵客,常以赠送茶叶表示敬重之心 。在巴山地区,女婿看望丈人,上好的礼品莫过于二斤茶叶,若 质好味佳,丈人喜出望外,还邀来左邻右舍到家一起品尝,共享其乐 。
许多人不仅在家里饮茶,还喜欢到茶馆去饮茶,陕西茶馆源远流长,早在唐代长安就出现了专卖茶水的茶肆 。唐人封演在他所著的《封氏见闻记》中说:京城长安多开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可见关中人饮茶的社会风气最迟在唐代就已形成了 。到了近代,各地更是茶馆遍布,无论县城或集镇,都有数家或数十家开茶铺的 。茶馆之多,尤以陕南为最,两间瓦房或一座凉棚,摆设几张长桌条凳,可容纳三四十名茶客,这是集镇上常见的小茶馆 。县市的大茶馆一般有宽敞的茶厅或茶楼,一律的小圆桌,竹靠背躺椅,可容纳数百人饮茶 。茶具有高雅的盖碗茶,有大众化的缸缸茶,也有用茶壶沏茶、另配茶杯斟茶的 。茶客各有不同的爱好和饮茶习惯,有的爱饮花茶,有的爱饮青茶,有的爱饮红茶,因此,大茶馆要准备好几种茶叶,茶客来了,茶倌立即满面春风地迎上去,先要问客点茶,问明客人有几位,喜欢喝什么茶,然后按客人的爱好分别送到桌上来 。
陕南茶馆对茶客服务周到热情,泡一杯茶坐上一天,只要不换茶叶便不加钱,茶馆老板绝不会白眼相加或下逐客令的 。需要添水时,只要把茶盖揭开,茶倌便马上过来掺水 。夏天走热了,茶馆还递过热毛巾让茶客擦汗,许多人认为在茶馆坐得舒服,喝得痛快,花几角钱值得 。陕北人过去生活贫困,几乎顿顿吃稀的,没有饮茶的需要,因而也没有形成饮茶的习俗 。现在生活大有改善,饮茶者也渐多,一般以饮青茶和红茶为主,大都在家自沏自饮,没有坐茶馆品茗的习惯 。
茶之道 逛德福巷 体味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竹下忘言对茶饮,全胜羽客醉流霞 。对普通人来说,喝茶就是为了解渴,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习惯 。但对懂茶爱茶的人来说,喝茶是雅事,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生活的情调和品位 。
茶,称得上是中国的国饮,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而且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唐代陆羽之手 。在漫长的饮茶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韵味的茶文化 。而陕西,不仅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更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好茶之风和茶文化在唐时发展尤为成熟 。采访人员曾经在法门寺见识过一场大唐茶礼,喝茶反而在其次,每个参与的人享受到的更多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洗礼 。其实,这种茶道,在古城西安的德福巷体现得淋漓尽致 。茶,在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品鉴,更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孵化器 。
北京有个三里屯,西安有条德福巷,在西安,人们到德福巷,是冲着德福巷的咖啡和茶语,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在这一家挨着一家装饰得有些欧陆风情的氛围中,找寻一些浪漫的记忆与滋味 。早晨,德福巷的咖啡是清闲的,在艺术化的装修环境里,伴着舒缓的乐曲声,服务生开始打点一天的生意,在这样的早晨,也会有人来体味茶叶的苦涩滋味,看看咖啡豆到咖啡的演变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舒展心情的悠闲过程 。
西安的茶馆是文化沙龙,汉服唐饰、明清家具、陶瓷钱币、古董字画、诗风墨香弥散其间 。西安是盛唐的都城,要感受西安的茶文化,可去福宝阁茶馆观赏大唐茶韵茶艺表演,这是一套按照唐代饮茶规范吃茶创制的茶艺表演,分序曲、法门禅茶、文人雅士茶、茶山春色、君臣清平茶四个乐章,在一个小时的表演中,唐人鉴茶、择水、选器、烤炙茶饼、碾茶末、沸水煮制等吃茶的精髓被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一杯一盏皆为君设,一茶一饮竭尽吾情,就是这西北第一茶楼的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