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国古代茶叶国内市场的发展

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茶叶区域市场存在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四川 。《僮约》记载的武阳买茶表明,川西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武阳为中心的产区初级市场,各地茶叶汇集至武阳然后向外地输送,武阳则是茶叶周转中级市场 。
西汉以后,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叶商品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茶叶区域市场也从四川一地逐渐向全国其他地区推进 。据《茶经》引《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既久服茶茗,自然很大部分必须以金钱购买 。这是华佗在总结许多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据此推断江淮一带的中原已出现茶叶市场 。据《吴书韦曜传》载,孙皓每宴客,所有参加者每人须喝七升以上酒,大臣韦曜不胜酒力,因此得到密赐茶荈的恩宠 。饮茶风气相当普遍,自然茶叶贸易已经开始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说到吾体中烦闷,常仰真茶,汝可信致之,说明茶叶在南方可以买到,且交易数量不会太少 。两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饮茶成风,所需的大量茶叶,有很大部分是通过贸易手段获得的 。如南北朝刘宋江祚等《江氏家传》有江统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醢面、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这表明茶叶与其它商品一样出现在国都市场上 。由上可知茶叶贸易在茶产区及其他地方已有扩散,但全国远未形成统一的茶叶市场(注:以上材料均引自陆羽:《茶经七之事》 。) 。
全国茶叶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茶叶贸易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出现是从唐代开始的 。唐代国土辽阔,政治安定,生产发展,封建经济呈现高度繁荣,茶叶贸易不但在产区而且在非产区的广大城乡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
现据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提供的材料编制唐代宣宗时我国茶叶产销流向简表(注:参见朱自振:《茶史探微》,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五湖的说法源于翦伯赞《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3卷第1册,第224页 。) 。
茶名产地主要销售区域每年产销数量
新安茶 蜀蒙顶不远春时供本地饮用
蒙顶茶 蒙顶山周围岁出千万斤
蜀茶《茶经》剑南走北越,谷雨后岁取数百万斤,
南茶区北临五湖散落东下
浮梁茶 饶州,歙州关西,山东其于济人,百倍于
,江州一带蜀茶
蕲州,鄂岳宣歙观陈、蔡以北,幽其收藏、榷税,倍于
鄂州,察使的部分、并以南浮梁
至德茶 地区
衡萧湘至五岭更远岁取十万
州衡州及交趾

建州建州唯广陵、山阳人
大团好尚之
歙州,歙州,梁、宋、幽、商贾所赍,数千里
祈门,婺州并诸州不绝于道路
婺源方

潭州茶, 今长沙和川唯本地及江陵、襄
阳团茶, 鄂湘黔接阳数十里食之
渠江薄 壤区
片,江
陵南木
,施州
方茶
说明:五湖即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
从上表材料再结合其他史料看,唐代茶叶贸易出现了产区集散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分工和联系 。产区集散市场以浮梁为最著名 。白居易《琵琶行》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汉口守空船 。浮梁本为著名茶产地,加上周围皖南、浙西等地的茶都汇集于此,遂成为东南最大茶叶集散地,此点可从刘津《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的大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为郡置,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得到证明 。其于济人,百倍于蜀茶的浮梁茶,经茶商购买,沿信江北越鄱阳湖,长途运贩关西、华北,以致出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况(注:《敦煌变文集茶酒论》,转引自符红:《话说浮梁茶》,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第3辑 。) 。产区茶在集散市场集中后, 运往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地市场 。
宋代茶叶贸易形成了更为稳固的产销市场,市场层次更明,容量更大 。关于此点,李晓曾作过详细论述,可资参考(注:李晓:《宋代的茶叶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 。) 。他把全国茶叶市场划分为东南七路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销地市场,川陕四路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销地市场,以永兴秦凤、熙河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销地市场四大块 。其理论依据是从产、供、销三环节入手,通过农村初级市场、中转集散市场、最终销售市场的市场空间来进行抽象分析的 。
应该看到宋代茶叶生产,饮茶风俗较唐朝有所发展,产区初级市场也更见发达 。宋代起集散作用的产区小集市星罗棋布,如浙江山阴县名胜兰亭,在城南25里,这里山间产茶,由此兰亭之北是茶市(注:陆游:《剑南诗稿》,第42卷 。) 。镜湖周围的不少地方,村墟卖茶已成市(注:陆游:《剑南诗稿》,第12卷 。) 。陆游在《秋兴》、《幽居》中分别有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园丁刈霜稻,村女卖秋茶(注:引自陈祖规、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69页 。)等市墟卖茶的描写 。周密的《山市晴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湖南小集市是黄陵庙前箱竹情,鼓声坎坎迎送神 。包茶裹盐入小市,鸡鸣犬吠东西邻(注:周密:《草窗韵语》,第4卷 。),由此可见茶与其他商品一样, 是小市中的重要交换物 。四川市墟自唐代已蔚然崛起,名贵茶蒙顶先春,不数十年间,岁出千万斤,成为安身草市的大路货 。唐宋是四明茶叶生产的盛期,产量十分庞大,它又推动着产区市镇的发展 。早在唐代,九陇(今彭县)张守珪的仙君山茶园每年要招雇采工百余人,显然提供的商品茶数量颇多(注:《太平广记》,第37卷 。) 。至宋代,无论是业主还是佃种茶园,都是雇工经营的商品生产 。每生产18斤茶叶,能获净利近200文,平均生产1斤茶叶赚钱10文(注:《净德集》,第1卷 。)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宋朝榷茶前,川陕四路采取的茶叶政策是听民自买卖,禁止出境(注:《宋史食货志》 。) 。因此各类大小茶园生产的茶叶,可以自由经草镇市交易 。熙宁七年(1074年)宋廷在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实行榷茶,仅夔州路网开一面,这样前三路州县茶只能通过各地镇设立的各茶场投售,每至售茶旺季,茶场交易量极大 。如熙宁十年四月十七日导江县棚口镇一天收获6万余斤, 交易额达3600余贯 。二日后天刚亮,又有5000多茶户前来售茶(注:《宋会要辑稿食货》 。) 。榷茶破坏了茶叶商品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川陕四路所产3000万斤茶叶,尚有二千五百万斤,皆属商贩流转三千里之内(注:《净德集》,第3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