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国古代茶叶国内市场的发展】为了贸利固边,宋廷从熙宁七年(1074年)到元丰八年(1085年)间,先后在秦、泾、熙、陇、成、岷、渭、阶州、镇戎军、德顺军、通远军等地设置了332处卖茶场(注:《宋史食货志》 。) 。在熙、河、岷州、通远军、宁河寨设置6处买马场 。又置提举熙河路买马司于熙州 。宋徽宗时又置湟州茶马司 。西北诸卖茶场每年用于杂卖和博马的川茶,一般年为3万余驮(注:李晓:《宋代的茶叶市场》 。) 。
由此可见,宋代茶叶市场不仅在宋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市场网络,而且市场扩展到西夏、辽、吐蕃、西域的广大地区,并通过这些少数民族把茶叶传播到更远的中亚等地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宋代茶叶市场已很发达,市场空间、容量比唐代均有发展 。
明清茶叶市场的复苏和回升
明朝以前,由于蒙古贵族饮茶风气不浓,直到14世纪才普遍饮茶,茶叶市场没有多大拓展 。明初,统治阶级强化茶马互市制度,严格茶法,造成茶叶浪费惊人,也不利于茶叶贸易的开展 。直至明末,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茶叶专卖制度有所松动,茶叶国内市场才开始回升,这种趋势到清康熙、乾隆以后更为明显 。雍正十二年(1734 年)废止了700余年的茶马互市制度,全国茶叶产区除陕西、四川、江西、湖南等少数州县还保留茶引外,茶叶贸易已经完全放开 。加上清代疆域辽阔,又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茶叶贸易比任何时候均有扩展,茶叶市场遍及全国 。如安徽六安一带的茶,主要销往华北及华中,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商人)每岁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注:嘉庆《霍山县志产地》 。),其中不少是徽商 。武夷山区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 。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注: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81页 。) 。客商携资至者,络绎不绝(注:嘉庆《崇安县志》,第1卷,第3页 。),而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 。西客者山西商人也 。每家资本约三十万至百万 。这是用作茶马贸易的茶 。自此武夷茶水浮陆转,鬻之四方,南路贸易于姑苏、厦门及粤东诸处(注: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81页 。),北路由闽商经海船运天津 。皖南茶以松萝茶为著,是徽商外运谋利的重要物资,甚至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注:嘉庆《崇安县志》,第1卷,第3页 。) 。云南普洱茶,每产百余万斤,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注:引自陈祖规、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392页 。), 主要销往西北及西南边区,并入贡京师 。四川茶分销内地、边地、土司三路,边销又有南路、西路、邛州三路,西路茶销松藩、青海南部,南路茶由打箭炉(康定)入藏 。北方的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成为重要茶叶中转市场 。康熙年间晋商由东西口(东口张家口,西口归化城)深入蒙古腹地,所运货物以砖茶及日用品为多,而三六砖茶及二七砖茶为最通行,且有用以代货币者,故其销路远在他品之上(注:《山西商人西北贸易盛衰调查记》,《中外经济周刊》,第124号 。) 。晋商贩卖茶叶至恰克图,与俄商进行着大宗贸易 。雍正十三年(1735年),西北茶马互市废除后,除部分官茶外,允许商人领引贩卖,运销西北的茶由单一的湖广黑茶变为湖南、浙江、安徽、福建、云南等地的茶(注:庄晚芳、王家斌:《西北茶叶贸易史研究》,《农史研究》,第3 辑 。) 。有清一代,茶叶市场空间、容量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开始大规模对外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
推荐阅读
- 御茶园,传承中国茶文化 推广健康生活理念
- 十二五 湖南欲建中国黑茶产业中心
- 茶业发展大型书籍中国闽东茶叶大观出版
- 中国历代茶叶类别概要
- 中国四大名鸡之首——道口烧鸡
- 秋茶批发近尾声 安溪中国茶都依旧热火
- 千姿万态的中国饮茶的类型
- 怎样修剪眉毛
- 闽茶参展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
- 中国十大避暑城市视频介绍 中国十大避暑城市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