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
文章插图
公孙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
生理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
公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腱)、(踇)短屈肌 。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 。分布着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皮肤由腓浅神经的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和隐神经双重分布 。皮下筋膜内有血管网及少量的脂肪 。趾跖侧筋膜在足底部形成跖腱膜,前方止于跖趾关节囊和屈肌腱鞘 。针经上述结构,进入(踇)展肌和(踇)短屈肌,该二肌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踇短屈肌 。
皮肤→皮下组织→短展肌→短屈肌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足背内侧皮神经、隐神经分布;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
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通过 。
公孙穴的作用特异性: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
文章插图
功效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
公孙有健脾胃,调冲任的作用 。
公孙有理脾胃、调冲脉、清神志的作用 。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
公孙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合于胃心胸部位,冲脉起于胞中,至胸中而散,足太阴脾经又上注于心,故可治疗脾胃、心胸部位的疾病 。
公孙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理气宽胸、降痰除烦作用 。
主治疾病公孙穴主治胃痛,胃痉挛,胃脘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噎膈,臌胀,饮食不化,肠鸣,肠痉挛,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黄疸,眩晕,妇人血晕,胎衣不下,癫痫,疟疾,胁痛,疝气,脱肛,神经性呕吐,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肠风下血,胸闷,心痛,失眠,心烦,发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足痛,足肿,霍乱,肝炎,腹水,胃癌,子宫内膜炎,心肌炎,足跟痛等 。
公孙穴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脚气 。
公孙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 。
公孙主治脾胃和肝肾等疾患:如呃逆、呕吐、噎膈、臌胀、腹痛、胃脘痛、食不化、肠鸣、泄泻、痢疾、黄疸、水肿、眩晕、妇人血晕、胎衣不下、癫痫、疟疾、胁痛、疝气、脱肛等 。
现代多用公孙治疗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
公孙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肠风下血;胸闷,心痛,失眠,心烦,嗜卧,发狂;痛经,月经不调,带下;足痛,足肿,脚气;水肿,霍乱 。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
穴位配伍公孙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
公孙穴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病证是其所长 。
公孙穴配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
公孙穴配束骨穴、八风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
公孙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治胃脘疼痛 。
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治呕吐、眩晕 。
公孙穴配丰隆穴、中魁穴、膻中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
公孙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胸痛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
推荐阅读
- 吕布张角公孙瓒 袁绍吕布公孙瓒战法
- 2014神雕侠侣公孙止扮演者 神雕侠侣公孙止老婆叫什么
- 包拯后人(包拯为什么要斩公孙策)
- 蔡文姬|蔡文姬花朝如约优化突袭,露娜新传说定档,公孙离年限优化已排期
- 水浒中有四个懂教育的高手,鲁智深公孙胜史进的老师分列二到四位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此人被八十万禁军教头所救,生擒梁山八将,亡于公孙胜之手
- 水浒传里的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是怎么来的?又有何寓意?
- 这仗打得真奇怪:吴用不挖坑 公孙胜不做法 鲁智深武松喝酒偷笑
- 公孙胜离开梁山的真正原因:宋江的目标和我下山的目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