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孟子的人性论


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孟子的人性论

文章插图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的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阐释)
大家好,这是小波读书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

人性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古代思想家对此争论不休 。子曰:“性相近,学相远 。”他把人性分为先天和后天 。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是相似的,后天因为习惯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 。荀子也是儒家,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说“人性本恶,其善是假的”,就是说人性本恶,表现出来的善是后天努力、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的自我约束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儒家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洲圣人”的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人物 。他说“人性本善,水性本善”,意思是人性本善,就像水顺流而下一样 。
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不仅在东方哲学界非常普遍,在西方哲学界也是如此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认为人性本善,哲学家奥古斯丁和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 。大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他的人性论中也说过,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人性中的恶源于生存的本能,人性中的善源于慈悲 。显然,经过几千年的争论,对于人性的善恶并没有共识 。

孟子性善论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洲的圣人”?孟子和孔子有什么异同?这正是我今天想带给你的 。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孟子的生平 。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 。他与古希腊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同时代人 。他的真名是孟子,战国时邹人,住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 。他的祖先是鲁国贵族士 。后衰落的石,一些人搬到邹国,那里是孟子的出生地 。到了孟子那一代,他们家的信息资源网络里没有贵族光环 。所以孟子和孔子一样,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 。
蒙克在成为孟子之前,其实是一个熊海子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精通教育心理学的母亲 。据说孟子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有很多关于“孟母教子”的短篇故事 。比如“孟母三大运动”、“买个肉排”、“停机教孩子”等等 。其中,孟母三钱说,为了不让孟子和其他熊海子在一起,曾搬了三次家 。显然,她已经明白了“靠近朱者赤的都是黑人”的道理 。当然,孟母的教育也很严格 。传说孟子小时候,放学回家他妈妈在织布,她问他:“你学习怎么样?”孟子随口答道:“和以前一样 。”当孟母看到他不在乎,他很恼火,所以他用剪刀剪织布 。孟子很害怕,就问母亲:“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孟母说:“你荒废了学业,就像我剪了这块布一样 。品德高尚的人学会建立声誉,并通过提问来增长见识 。所以平时可以平安,做事可以避邪 。如果现在疏于学业,必然会做粗活,难以避免灾难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荒废学业了 。

在他母亲的影响下,蒙克确实学到了一些东西,然后他师从孔子孙子的弟子,是孔子的第四代传人 。这时,蒙克已经被称为孟子,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和旅行 。孟子虽然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礼遇,他的待遇比当时的孔子强很多,但他的思想基本上没有哪个君主执行过 。旅行了二十多年,没有实际结果,就隐居到故土,和弟子们写了一本书,写了《孟子》 。
说到孟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比如我们熟悉的“天道要做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多助,失道少助”,“生而忧,死而乐”,“鱼是我所欲,熊掌是我所欲,不可兼得”等等都出自孟子 。宋代大思想家朱把《孟子》、《论语》、《中庸》和《大学》合称为四书 。四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灵魂和基础 。四书是宋代每年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这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顶峰 。孟子成为儒家的代表,开始被称为孔孟 。到了元代,孟子被封为“亚圣公”,“亚圣”之名成为孟子的别称 。

但孟子作为“圣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还原孟子这个真实的信息资源网,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修炼成圣的 。
孟子的一生不能说有什么成就,因为成就往往与政治、军事挂钩 。孟子的思想没有付诸实践,当然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目标,反而有一些讽刺,比如一句著名的打油诗:时兴有周王,为何又纷纷议论?言下之意,孟子忙了一辈子,但是服务对象不对 。但是,这不能算是对孟子的客观评价 。先秦时期,孟子为诸侯国效力是符合礼仪的 。如果他真的越过群臣,直奔周天子,那就是越级上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