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学日本茶道之风将迅速没落

引子:从两幅画看中日茶道的分野
前日 , 在参观徽州博物馆 , 一幅水墨风竹扑面而来 。联想之前收藏的一幅日本茶室挂画 , 有关中日茶道的本质区别 , 豁然开朗 。
(新安画派方翼所画 , 非著名画家 , 手机拍摄)
(日本茶室挂画)
两者 , 都画风中竹子 , 两个都是普通画家 。而从两者的画中 , 阿甘看到了中日文化的差异 , 延伸到两国茶道 , 是有如下论述 。
【一为匠 , 一为艺】
日本艺术家 , 大多只能算名匠 , 而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 , 寥寥无几 。而中国 , 多艺术家 , 缺少匠人之心 。
匠可习 , 艺天然 。中国缺乏的匠的精细执着 , 可以通过训练获取 , 而艺术之灵魂 , 大多为自然而来 , 靠训练是很难得到的 。匠与艺孰高孰低 , 自是明了 。看看艺术品拍卖市场 , 天价中国作品比比皆是 , 而鲜见日本作品 , 也是佐证 。正是缺乏这一点 , 日本人对中国器物的追求 , 达到痴迷的地步 。甚至 , 在千利休时代 , 拥有唐物的多寡 , 决定一个人在茶界的地位 。
(汉作肩冲茶器 , 别名松本肩冲 , 奈良涂师松屋从村田珠光手中所受 。许多大名、富豪企图得到这一名品 , 都未能如愿)
【一个讲究规矩 , 一个寻求突破】
日本各种道 , 通通强调规矩或者全是规矩 。而中国所有的艺 , 视突破规矩追求变化为最高境界 。
中国茶道 , 本质上是文人茶道 , 追求飘逸潇洒 。有规矩 , 而崇尚突破;有形制 , 而追求变化 。
寄情山水之间的名士之风 , 狂士风骨 , 当下日渐退隐 。向日本学习精致茶道美学 , 蔚然成风 。悲矣!
可我们骨子里的文人传统 , 总是在涌动 。(引自本刊:中国缺一场魏晋之风茶会!)
【日本的茶道 , 是违反人类天性的】
日本的茶道 , 走路要从榻榻米的哪一格开始 , 哪一格结束 , 茶碗转几次 , 扇子打开几次的不同 , 就是不同的流派 。强调这种极致的规矩 , 来寻求心理上的平静和修为 , 是日本茶道所谓的道的本质 。而这与人类崇尚自然的天性 , 背道而弛 。日本的茶道 , 因为日本独特的地理、自然、社会环境 , 适合少数自懿为贵族的日本人 。在全球范围 , 很难普及 , 与其违反人类天性的本质 , 是分不开的 。
【旁证:日本铁壶在国内的兴衰】
好象还是昨天 , 日本铁壶在中国大陆如日中天 , 好象没把日本铁壶都不好意思称茶人 。可是那种铁锈斑斑 , 日本人当垃圾扔掉的旧铁壶 , 真的适合我们吗?日本一把普通老铁壶 , 比中国银壶还贵 , 是正常的吗?所以 , 日本铁壶悄无声息地没落 , 是必然 。延伸到日本普通茶器 , 没落也是迟早 。当然 , 反日情绪 , 也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 。
而日本精品茶器(日本最精品的茶器好多为唐物) , 会因为小众喜好 , 而例外 。
【日本茶道在中国大陆的兴衰 , 将与日本铁壶同样的命运】
【预言,学日本茶道之风将迅速没落】国民性 , 决定茶道 。
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 和日本人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日本茶道中的跪姿 , 中国人在学习时特别痛苦 , 一者由于新中国对传统所谓封建礼教的根除 , 让人在心理上难接受;再者 , 日本人是从小练起 , 到我们一把老骨头 , 再练生理上自是痛苦 。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 , 日本茶道 , 自然而然;但对于中国人来说 , 从小的生长环境 , 所受教育 , 决定了中国的茶道去学习日本 , 是违背国民性的 。
国家强盛 , 民族自信心回归 , 是日本茶道将在中国大陆迅速没落的根本原因 。
之前由于新中国成立后 , 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 , 加上经济落后 , 饭都吃不饱 , 何来茶艺 。因此上 , 中国茶道在国内是有断层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