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道历史渊源


【唐代茶道历史渊源】唐代饮茶的风气已颇盛行,不仅贵族们喜爱啜饮,民间饮茶之风也大为流行 。当时阳羡唐贡山所产的「贡茶」,是皇室喜爱的珍品,产量不多,非常名贵,那时阳羡茶得在清明前送到长安,做好的茶,即快马加鞭,日夜奔行数千里,到朝廷必先荐宗庙后赐重臣,以茶开清明大宴,茶的身价由此可知 。因受到宫廷的重视,才由官府培植茶树 。于是茶树由野生而成农物栽种 。接着民间再种植,因此有了「茶税」的出现 。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 。」由于上位者的喜爱与重视,民间亦群起效尤,于是饮茶蔚为风尚,尤其是各大都市到处可见茶肆,茶经有云﹕「...谢安、左思之徒,似皆茶饮,是以与时俱广,浸于世俗,至国朝而盛,两荆州、渝洲诸地,已为每家必饮之物 。」这是描写茶饮盛行的情况 。又封洛见闻记载﹕「开元中泰山有降魔大师,与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依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傚,遂成风俗 。」由这两段记载,亦可为茶饮风行的佐证 。
陆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疪,对茶有很深的造诣,时人称之为「茶神」,他俸诏着茶经,茶经一出对饮茶之风,尤有推波助澜之势,全文分上、中、下、叁卷,共有十个单元﹕一之源、二之具、叁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十章,对茶有全盘的介绍,是中国茶道的先声,也是中国茶道最塬始最俱体的指导塬则,以后的茶书皆依此改良 。
唐代诸多名家也都是嗜茶者 。继陆羽之后的茶道名人当属卢仝,隐居少室山,自唬玉川子,着有「玉川子诗集」,嗜茶如命,所着的「走笔谢孟柬议寄新茶」诗妙趣横生其中的「天子须嚐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及「卢仝七茶」更为后来品茗者传诵不已 。
唐时不仅国内饮茶,也输往各国 。由「榷茶使」司掌,(宋称为「茶马司」),当时来华留学生也以日本为多,日本僧人「最澄」,学成后将茶苗带回日本,于是日本开始植茶 。至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留学,就所学心得写成「喫茶养生法」,日本的茶经于是诞生,日本的茶道开始宏扬,至江户时代产生无数流派,且注入日本人的精神,再赋与宗教及礼教意味,成为「日本茶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