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运营手段”,快手与抖音谁更胜一筹?( 三 )


文章插图
左-快手;右-抖音
挑选内容也就是让用户主动选择内容,常见的方式有搜索、展现海量内容 。但是,现在大部分平台都会把搜索和推荐结合起来,快手和抖音也是 。
因为纯搜索获得内容的成本太高,用户不一定能在平台上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产生用户流失,另外就是用户不知道怎么去搜索到热度较高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摸索,和互联网时代下用户越来越“懒”的特征是不相符的 。
快手的做法是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告诉用户“大家都在看”的内容,其实也就是平台里最热的内容,评判标准可能是播放量或者点赞数 。但是换了一种包装,告诉用户大家都在看这些相关主题,用户就会有种心理,认为自己不了解这些就落后了,就会好奇地点开这些主题看是什么内容 。
抖音的做法类似于微博,出了一个热搜榜单,同时还自己做了一个人气榜单,有音乐榜、品牌榜、好物榜,音乐榜可以理解为用户在录制视频时最喜欢使用的音乐 。抖音最初就是因为大量个性潮流的bgm受到广大年轻用户的喜爱的,而另外两个榜单可以看出抖音在电商领域的部署 。
快手在搜索入口里还有一个专题板块,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参与录制视频,刺激用户生产内容 。但这个板块入口藏的比较深,只有已登陆的用户才能看到,并且只在人气榜单上留了一行自动轮播的专题入口 。但是,我们都知道抖音短视频最开始的几个版本就是由推荐、话题、活动专题(比如:之前和摩拜合作的嘻哈音乐共享单车的话题活动)构成的,现在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起初的活动是为了营造社区氛围,引导用户模仿,刺激用户生产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平台获得海量的内容,为推荐做准备 。
  • 当平台已经拥有海量内容,有足够的内容做到千人千面后,会将重点放在推荐上面 。抖音是个非常典型的中心化产品,并不是每个短视频作品都能被人看到,那些反复出现的高播放量作品基本都是头部KOL的 。抖音现在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面临从内容平台转型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内容生产分发已经不是该阶段的重点,因此版面的调整可以看出整个产品的战略变化 。
抖音也有视频列表页,让用户挑选内容,但是入口较深,需要进入搜索里上滑页面才能看到 。而且点击视频列表不是跳转至单个的视频,而是跳转至话题 。在话题里去寻找单个视频,在播放页面也没有可以直接进入列表页的提示,在播放页左滑进入的是作者详情页,右滑进入上传视频页面,和常规理解中的进列表页完全不一样 。
而快手就是进入播放页后右滑就可以返回列表页,更加证明列表页并不是抖音希望用户看到的 。
3. 消费内容
“产品体验+运营手段”,快手与抖音谁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左-快手;右-抖音
抛开功能区来说,消费内容层面涉及到在播放页面的展示及交互 。
从展示来看,两者都有视频类产品常见的点赞、分享、关注等加强用户互动的功能 。但评论功能的设置有所区别:快手是上滑获得本条视频的评论信息,抖音是点击评论的icon后向上方弹出评论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快手上滑屏幕是无法切换视频的,通过评论的设置来解决用户可能会不自觉上滑后看不到内容的尴尬 。
另外抖音的展示元素明显比快手多,包括作者、标题、bgm,而快手没有这些信息,更希望用户关注视频本身 。
而抖音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背景乐库,并且视频特效卡点和音乐也会很贴合 。所以,会把音乐名称放在界面上,用户听到某首歌觉得很好听就可以去音乐平台搜索,我们看到抖音也是个网红歌曲的生产平台,有很多红遍大街小巷的歌其实都来源于抖音 。
在交互方面,快手右滑返回瀑布式的列表页,左滑进入作者页,上滑进入评论页(用户第一次进入播放页的时候会漏出两行左右的评论,是为了提示用户上滑可以查看用户对于本条视频的评论) 。而抖音是右滑发布视频,缩短了用户上传视频的路径,左滑进入作者页,上滑切换视频,更符合移动端用户的使用习惯 。
4. 引导消费
“产品体验+运营手段”,快手与抖音谁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左-快手;右-抖音
抖音的播放界面设置了很多引导因素,激发用户的潜在消费欲望 。
比如:视频里出现了某个景区,在界面上就会有个风景图标并标注了视频所在地名称,点击后可以看到更多用户在该景区拍摄的视频,激发用户去景区旅游的欲望 。还有视频里人物的穿着,在界面也会弹出衣服的链接,用户点击链接会跳转至电商平台(可能是抖音自己的,也可能是其他购物平台),激发用户购买衣服的欲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