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的薄命女——窦娥( 三 )


到了行刑的时刻,窦娥在生死大难中,也生出无限勇气,这部剧也到了最紧张、最精彩的时刻。只见她昂然傲立,罚下三桩誓愿:若她果然冤枉,第一,血飞白练;第二,六月飘雪;第三,本地三年大旱。三个誓愿,一个比一个离奇、影响力更大,都是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窦娥坚信上天有灵,能够感知她的冤屈,一定会用神迹昭告她的清白。
这三个誓愿,也不是关汉卿的原创,整个故事改编自古时候的“东海孝妇”,只是作者将窦娥受冤的来龙去脉设计得更为曲折复杂,更具现实的社会意义。那监斩官听了,只当是无稽之谈,仍然下了行刑的命令。
刽子手手起刀落,无辜的窦娥身首异处。但是奇异的事情立刻发生了:窦娥流出的血,果然飞溅上旗杆的白练,没有半滴落地。就在窦娥发誓的时候,天空中已经乌云密布,阴风呼号,这时更是降下三尺大雪,掩埋了她的尸首。再后来,窦娥的家乡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世道不公、人心不古的时候,也是正气衰减、邪灵肆虐之际,世间自然是怪象、乱象横生,每个人都无法幸免。这并不是窦娥心狠,用三年旱灾牵连所有乡亲一同受难。古人敬畏天命,遇到任何天灾,都会虔诚地祷告天地,并改过迁善。
而从另一方面说,灾情越严重,越表示世间的冤怨深重。一个郡的范围遭受天灾,可见窦娥冤情之大!这样才能引起统治者乃至普罗大众的重视。皇帝、官员会反思执政过失,普通百姓也会反省自身言行。这样,人心就会向善,社会道德也会回升。当正气充沛、人心向善时,上天也不必再示警,那些灾异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此,在本剧的最后一折,作者安排高中进士、跻身朝堂的窦天章,回到家乡与窦娥魂梦重逢。他了解了女儿的冤案,立刻升堂重新断案,将那些作恶多端之人再次召回公堂审问。这一次,天网恢恢,窦娥终于沉冤昭雪,那恶棍、庸医、贪官都被绳之以法,真相大白于天下。窦娥得到了应有的公正,她的家乡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生机。
《窦娥冤》流传千百年,成为中华传统悲剧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女主角的命运悲剧、激烈的戏剧冲突以及浓浓的悲情氛围,更源于它对古今每位欣赏者的心灵拷问和道德省思。天下没有无妄之灾,一个小妇人的冤情,就能感天动地,给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而且,从古到今邪不胜正,试问谁还敢瞒天过海、罔顾真相,谁还敢为非作歹、肆意妄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