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人是如何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

开设这样的命题,其实并没有褒此贬彼的意思。毕竟,蒲城的人文历史,仅仅是关中文化的一部分而已,言说蒲城人的性情与壮举,本身就是陕西人的生动写照。十几年前,我在蒲城念高中。有一年学校翻新校园,在宿舍楼前的围墙上,专门刷了一个以蒲城名人为主题的文化墙,上面陈列了宰相王鼎、教育家于右任、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等。因为我们的学校是由井勿幕先生创办的,学校的图书馆就命名为“勿幕楼”。而学校正门口的石雕,即是杨虎城将军。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蒲城名人中,曾有两位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因此蒲城的人民广场东侧,有个巍峨大气的门楼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将相故里”!抬棺死谏的宰相王鼎
蒲城人是如何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
文章插图
王鼎这里的“相”自然就是宰相王鼎,他自幼家贫,但勤奋好学,嘉庆元年中进士,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等职。后来官越做越大,直至成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师等。王鼎学识渊博,曾任道光皇帝的老师。道光十七年,王鼎虚龄七十,道光帝亲书“靖共笃祜”匾相赐,足见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对这位蒲城人的倚重。王鼎一生之中,最著名的两件事,一个是平反冤狱整顿吏治,曾被百姓称为“王青天”。一个便是坚持禁烟,抬棺死谏。王鼎力主禁烟态度鲜明,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王鼎极力主战,反对议和。琦善因在对英交涉中获罪被革职锁拿进京,王奉旨审理。他在上奏中说:“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
蒲城人是如何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
文章插图
资料图然而,因清军对英战事不利,道光帝开始动摇,将林则徐等革职充军,遣戌伊犁。正值河南祥符(即河南开封)黄河决口,王鼎负责督塞河口。他上疏道光奏留林则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后,又奏请任林则徐为河督。时英国侵略者二次海上北犯,道光帝怕得罪英人,仍坚持将林则徐发往新疆。王鼎回到北京后,向道光帝力荐林则徐之贤,并痛陈和议对国家的危害,怒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次日又廷诤,道光仍不听,抽身欲走,鼎牵衣苦谏:“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道光气恼,甩袍下殿。眼见国事衰微,而道光皇帝依然故我。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王鼎效法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故事,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私邸,享年74岁。王鼎死后第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
蒲城人是如何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
文章插图
资料图遗憾的是,王鼎的死谏忠心之举并未直接触动道光。王鼎死后,穆彰阿的亲信、军机章京陈孚恩赶到王家,骗得遗书,又对王鼎之子王沆威胁利诱,并“代为改草遗疏”。随后,陈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被蒙蔽的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诏悯恤优抚,追赠太保,谥文恪。自此,清王朝逐渐走向末路,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兵谏的刀客杨虎城
蒲城人是如何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
文章插图
1893年11月26日,杨虎城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一户农民家里。因家境贫寒,杨虎城只读过两年私塾,12岁被介绍到一个饭馆当杂工混口饭吃,主要是拉风箱烧火。1908年,父亲杨怀福因杀人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14岁的杨虎城向会馆借了一辆独轮手推车,昼夜赶路一步步地步行200里将父亲的遗体推回甘北村。因无钱安葬,还是乡民凑钱才草草安葬。被国仇家恨深深刺激的杨虎城,内心深处非常愤恨,于是便在家乡加入了一个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而从军入伍,一步步走向了革命道路。1913年,退伍后的杨虎城,因在姑母家所在的村庄,打死了来收债的恶霸秀才李桢,遂落草上山,又拦截了一批税款,买了一支步枪,逐渐拥有六、七条枪,百十号人,成为同州一带著名的刀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