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市存在“温差”,跨国车企在华加大筹码( 二 )


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则显示 , 全球整车厂在销量下滑和研发转型的双重压力下 , 需要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伙伴 , 这使一些车企纷纷加大中国供应商的份额 。 在下游增长趋缓和新技术投入的双重压力下 , 全球整车厂亟需调整自身的采购战略 , 在全球范围寻求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伙伴 。 在这一背景下 , 优质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 未来整车企业的电动、智能技术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 需要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具性价比的供应链 , 中国供应链有望逐步开始实现替代 。 此外 , 在主机厂重新拉动供应链需求 , 以及海外企业供给能力受疫情削弱的双重因素 下 , 全球汽车零部件份额有望加速向中国企业转移 。 预计2021 年及以后 , 中国优质零部件企业的成长还将加速 。
而近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 , 大众汽车等车企出现了产品推迟现象 。 公开数据显示 , 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 , 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 , 约占全球的4.5% , 而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达30%以上 。 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 , MCU芯片的进口率甚至更高 。 业内认为 , 这意味着 , 国产化替代进程将明显加快 , 国内汽车半导体企业也将迎来国产化替代的历史性机遇 。
另一方面 , 作为首个在中国独资建立工厂的车企 , 特斯拉迅速开始国产化 , 尽管目前还未实现100%国产化率 , 但其降价幅度越来越高 。 目前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已大幅度下降 , 这将对奥迪、奔驰、宝马等外资车企造成一定的压力 。 张翔认为 , 一方面英菲尼迪、林肯、讴歌等小众豪华品牌国产化率不高 , 特斯拉降价会加快这些品牌的国产化进程 , 而特斯拉的本土化也将为国内车企智能化培育供应链和人才;另一方面 , 外资车企在成本压力下 , 也会提升零部件本土化程度 。
“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 , 车企推出产品的速度有望加快 , 不排除对产品周期、研发周期进行进一步缩短 , 这使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张翔对采访人员表示 , 国产零部件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物流、售后等各环节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 , 这也加速了国产零部件在合资品牌中的渗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