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各种腹胀的“必用中药”( 二 )


厚朴 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解读药味特点
《本经》谓:“厚朴 , 味苦 , 温 。 主中风 , 伤寒 , 头痛 , 寒热 , 惊悸 , 气血痹 , 死肌 , 去三虫 。 ”仲景书主要据其苦温 , 主治在太阴里证 , 用其温中化饮 , 理气宽中消祛饮、止咳喘 , 如用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 。 尚有不少用于六经合病证 , 如太阳太阴合病的半夏厚朴汤方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等;太阴阳明合病的厚朴七物汤方证;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厚朴麻黄汤方证;太阳少阳阳明合病的鳖甲煎丸方证;厥阴病的王不留行散方证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厚朴性味苦温 , 却更多的是用于阳明里证 , 如栀子厚朴汤方证、麻子仁丸方证、厚朴三物汤方证、小承气汤方证、大承气汤方证等 , 厚朴在治疗阳明腹实证、阳明里热证上 , 起着关键作用 。 这里反映了经方用药配伍的巧妙经验 , 请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厚朴三物汤 , 都是治阳明重证 , 且为危及神志的重证 , 四方中都用大黄 , 量亦相同为四两 , 但大承气汤泻下作用最强 , 不因有芒硝 , 因调胃承气汤芒硝用半升 , 而大承气汤才仅用三合 , 大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最大不同是后者无厚朴 , 可知加强泻下作用的是厚朴 , 厚朴伍枳实理气是大承气汤大泻下的关键 , 亦说明厚朴因伍大黄、芒硝等由主治太阴而变为主治阳明 。
由此亦可知 , 经方以八纲为基础理论 , 在用药、辨方证历史长河中 , 由八纲发展为六经的过程 , 即经方治病是“本草石之寒温 , 量疾病之浅深” , 即用药根据药物的八纲属性 , 来治疗病位、病情不同的证 , 而总结出六经证 , 即每味药的适应证不同则治疗不同的六经证 , 进一步由于配伍的不同而治疗不同的六经证 。 具体来讲 , 厚朴性味苦温 , 本主治在太阴 , 但伍大黄、芒硝、枳实等则变为主治阳明里实热 。 类似的方证变化是很多的 , 如胡希恕先生在讲桂枝加芍药汤时 , 指出:“对太阳病误下 , 引邪入里而腹满为实满 , 痛为实痛 , 且表邪未解 , 故以桂枝汤解表 , 加重芍药用量而治腹满而缓挛痛 , 芍药性寒 , 治热不治寒” , 桂枝加芍药汤是太阳阳明合病证;在讲小建中汤方证时指出:“小建中汤即桂枝加芍药再加饴糖 , 芍药治腹中拘挛痛 , 但芍药微寒 , 故大量饴糖 , 甘味补中缓急制寒” , 则变为治太阳太阴合病证 。 又如:人参、甘草、大枣、半夏、生姜本治在太阴 , 但配伍柴胡、黄芩则成小柴胡汤而治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证 。 以上由厚朴用于六经各方证的配伍规律 , 可启发我们分析各方证、各药的六经归属 。
药物特点述要
厚朴 , 味苦 , 温 。 温中化饮、理气消胀止咳药 。 主一切寒湿或热结腹痛胀满(湿毒水毒而致之胸腹满) , 痰结气雍之咳喘等 。
用法及用量
做煎剂 , 每用10~30克 。
名家用药心得
厚朴作为经方中的常用中药 , 涉及的方剂远不止上述四张 , 由于篇幅所限 , 还有很多关于厚朴的解析在本书中桂枝、大黄、芒硝等药物章节下进行了讲述 。 更多胡希恕先生的经方用药心得尽在本书——
通治各种腹胀的“必用中药”文章插图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
【通治各种腹胀的“必用中药”】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 享誉海内外 。 本书由胡希恕先生学术传人冯世纶先生编整 , 探讨在经方理论指导下 , 怎样临证用药 , 以实现有是证 , 用是药 , 以体现方药对应 。 通过分析不同药物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 , 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 , 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 , 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冯世纶主编) , 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 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