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爱讲大道理的长者、循循善诱的老师、修身养性的君子、浓眉龅牙的老头、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犬”……
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文章插图
这位红了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在西方亦是圈粉无数。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位居首位。
在西方,孔子还是承包了大量金句的中国大师,很多心灵鸡汤都喜欢往他身上安,好像不论什么话只要冠上“Confucius says”(子曰),都能变得很有道理。
这个习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专栏作家沃尔特·温切尔(Walter Winchell)在报纸上开的专栏“Confucius Says”(子曰),该专栏用调侃的口吻写些鸡汤金句安在孔子名下,竟大受欢迎。这个梗不久被戏剧演员杰克·本尼(Jack Benny)在广播节目中加以复制,“子曰”俨然成了美国人的口头禅。
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文章插图
1940年,美国《生活》杂志这样记录“子曰”热:人们都互相打趣“你可知道孔子怎么说”,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人突然让美国人陷入疯狂。
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文章插图
美国《生活》杂志记录的“子曰”热
至今,外国政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在做演讲时,还常会引用上一段孔子语录,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和文化素养。耳边不禁响起S.H.E的嘻哈金曲《中国话》,“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孔子何以圈粉无数老外?又是如何走进西方人视野的呢?
孔子思想传播到西方至少已有400年的历史。16世纪,利玛窦等早期传教士乘风踏浪而来,他们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此时,孔子在他们心中主要是以哲人的形象出现的。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中国哲学家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
传教士柏应理等人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中,收录了一张西方人画的孔子像,这应该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的孔子形象,这一形象在17、18世纪的欧洲广为流传。画中孔子身穿儒服,头戴儒冠,手持象笏,站在一座庙宇式的图书馆前。孔子身后两旁是装满经书的大书架,书架上的书籍均标出书名,一边是《书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另一边是《礼》《易经》《系辞》《诗经》《孟子》。书架的下面还有孔子弟子的牌位。
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文章插图
《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孔子画像
孔子在西方: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文章插图
《中国哲学家孔子》书影,法国巴黎1687年版
很明显,《中国哲学家孔子》表现的孔子,是一位贤哲,而非先知。美国学者孟德卫指出:“这种描绘显示出了耶稣会士是如何强调孔子的理性一面,这正是欧洲人推崇孔子的重要原因。”
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孔子带回欧洲,正好与欧洲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相遇了。美国学者赖克韦恩(Adolf Reichwein)曾指出:对启蒙思想家而言,“孔夫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他的教导是整个启蒙运动朴实无华的福音,把东方时尚带到西方”。此时,伏尔泰、莱布尼茨、沃尔夫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用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来推动自己的主张。
伏尔泰是孔子的狂热粉丝,他在自己的书房挂着孔子的画像,朝夕朝拜。他极为推崇孔子思想,在其《论孔子》一书中说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他还称自己是因为孔子的教导而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该剧目在巴黎公演时曾轰动一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