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01----
最近在追一档历史文化类音频节目,其中一期专题名为:
做文人,是出世好还是入世强?
引起我格外关注。
毕竟,咱们号一直写的就是古代文人嘛,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自己也能唠上两句。
的确,出世还是入世,向来是古代文人们的终极人生命题。
入世,即求仕为官,兼济天下;出世,则退隐山林,独善其身。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 仕 与 隐。
在我看来,“仕“也好,“隐”也罢,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各人性情与追求不同,适宜自己就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和“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我都爱。
不过,在此命题下,如非要选出一个我最为欣赏和佩服的文人,那必须是将“出世”与“入世”这两个看似对立矛盾、非此即彼的人生选项完美结合,两而擅之的苏东坡。
嗯,普通人才做选择题,天才则是皆为我所用。
----02----
说苏东坡入世,那绝对人所共识,无可争议:
在朝廷为官,没什么意见他不敢提,也没什么人他不敢得罪。
认为王安石变法太激进,一个大步向前,反对!
后来觉得司马光尽罢新法太过一刀切,又是一个大步向前,反对!
跑到地方上就更不用说了,徐州抗洪、密州灭蝗、杭州修水利、定州整军纪,每到一处,都是妥妥的政绩一箩筐。
最夸张的是,任登州军州事时,仅到任五天就又被调往京城,按照一般官员的尿性,五天还还不够熟悉办公室呢。结果他呢,五日游就走访调查出了当地军政和财税的两大弊端,并分别上章提出改善措施。
为政之勤勉,可见一斑。
就算人生低谷的黄州惠州儋州,自己都被人虐成狗了,那也是拯救溺婴、造桥铺路、普及文化教育,从没停止过为国为民发光发热……
晚年从海南遇赦北归,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总结自己的人生信条为:
不有益于今,必有觉于后,决不碌碌与草木同腐。
意思就是,要么多做实事,有益于今时;要么著书立说,启迪于后世,绝不允许自己的一生才华空付,碌碌无为。
这一番“我的存在,必须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壮志,他做到了,所有人也都看到了。
但在其人生的价值取向中,其实还有一条暗线,往往为人所忽视,我也是近期重读多版他的传记书才发觉到,那就是:
终其一生,在积极入世的同时,苏轼其实还是一个对官场与功名利禄毫不留恋的心灵隐者。
这份心灵上的归隐情结,体现为身在仕途时,旁人都在盘算怎么升官发财,只有他心心念念如何尽早实现济世理想,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譬如,20岁出头,还在备考制举试时,就跟弟弟苏辙在某个风雨之夜立下了他日一起及早退隐的誓约。
第一份工作到岗途中,跟苏辙分别时,又不忘絮絮叨叨地提醒: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你看,一个两度制胜科场、名动京城的有为青年,一个被皇帝亲口盖章说有宰相之材、前程不可估量的官场新星,居然口口声声叮咛弟弟将来不要贪恋高官厚禄:
你答应过我哦,咱们要一起归隐哒!
初在凤翔为官,也不时惦记此事: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年岁长。
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在杭州做通判时,某个冷雨敲窗的秋夜,他甚至辗转难眠,深悔自己当年为啥想不开跑出来考公务员,老家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它不香吗?
想着想着,居然愁肠难遣,通宵不寐:
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
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
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
同一时期,送别四川老乡的词中,也有“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之句。
推荐阅读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水浒兵器谱,鲁智深的水磨浑铁禅杖出世,最先打的却是梁山兄弟
- 任翰: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的才子
-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 万古神帝:张若尘子女中天赋最强者即将出世?池瑶:母凭子贵
- 辽国使者: 这幅上联天下无人能对, 苏东坡微微一笑: 我有四幅下联
- 黄帝小故事(一):黄帝出世名曰轩辕
- 大人物出世,往往都会天降异象
- 当茶酒之争遇上苏东坡
- 苏东坡临终之时,写了一首“怪诗”教育儿子,首尾两句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