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先生的中国考古学之道——追随张忠培先生晚年著书纪略( 二 )


 考古大先生的中国考古学之道——追随张忠培先生晚年著书纪略
文章插图
 考古大先生的中国考古学之道——追随张忠培先生晚年著书纪略
文章插图
这三卷著作我们最早分别取书名为《人物集:张忠培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物》《序跋集:东张西望 说长道短》《五年集:中国考古学(2008—2013)》。
后来张忠培先生与大家商议,还征求了许伟、赵宾福、朱延平、田建文等人的意见,皆以“中国考古学”为主题,它们分别名为《中国考古学: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说出自己的话》和《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
其实,这之前他所出版的书中冠以中国考古学为题者也不乏其例,如《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跨世纪的反思》《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等,由此不难看出,求索中国考古学之道的实践和理论是张先生一生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他的信仰。
确定了以中国考古学为主题的书名之后,我和朱延平等同志先后参与了这三卷著作的编选工作,后来还得先生信任,嘱我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写推荐说明信,而我的学习体会是这样的:
第一,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术史意义。中国考古学即将迎来一百周年,但百年考古的中国迄无一部完整的专业史或学术史著作来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回顾过去、面向未来,开启新一百年中国考古之道的再出发,出版这样一套全面、真实反映中国考古学学术史精髓的著作,正逢其时。
第二,可以适时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中国考古学现也已成为了一级学科,考古学史研究作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二级学科之一,是考古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需求,出版这套浓缩着精华的中国考古学史著作,恰补阙如。
第三,中国考古学史的至高境界是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从考古学史到考古学思想史,是从实践论到认识论的过程。真正的考古学史不仅是描述一般考古发现的过程史,也不仅是记叙科技考古作用的发展史,更应该是考古观念变化的思想史。
第四,考古学大家来写考古学思想史。张先生是众所周知的身体力行、引领学术发展的考古学大家,他与他在这套丛书中评述的那些考古学大家一样,都是自觉的考古科学巨人。张先生的另一个卓越之处在于,他超乎常人地对考古、考古史、考古哲学三方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察,能以务实求真的精神与能力将这种洞察用于推进中国考古学史特别是中国考古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并有着鲜明的探寻中国考古学之道的使命和色彩。
这三卷体现中国考古学近百年思想精髓的代表作,是张先生自1952年入北京大学求学考古65年来,砥砺实践、经年思索、融会贯通、集腋成裘的精选论文集。它们全面评析了近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中的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心路历程,核心解读了“中国考古学要走什么路”的考古大题。这套书是张忠培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大作,出版后入选2018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它们的影响力将会得到历史的检验和实证。
 考古大先生的中国考古学之道——追随张忠培先生晚年著书纪略
文章插图
张忠培小传
张忠培(1934~2017年),湖南长沙人,考古学家,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1年初赴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从讲师至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于1972年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历任考古专业副主任、主任,历史系副系主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参与创办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984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任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教师职称评定“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协助校长主持重点学科及其学术梯队建设工作。他创办的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践行“田野考古是近代考古学的基础”的认识,坚持走苏秉琦、宿白等创办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摸索出来的道路,在林沄先生等的协助下,创造性地走考古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路,从新办的众多大学考古专业中脱颖而出,使吉林大学后来和北京大学一起成为两个全国性的重点考古教研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