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二 )


从景德镇陶溪川往东郊出发,途经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几经易路,车辆沿坡而下,驶向一条两旁种满桂花树的单行道乡村公路上,路尽左转,处在山坳里的一大片稻田让人眼前豁然开朗。
正当秋末时节,天边云层散尽,远山上葱茏的草木清晰可见,金黄色的稻田随着车辆行驶不断往后退去,把车窗摇到最大,一阵阵清风拂面而过,似乎在潮湿的泥土味中还夹杂着一缕稻香的味道。一路随行介绍的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邓忠庆对澎湃新闻说:“因为这个窑址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所以我也还没有来过,弯弯绕绕的路搞不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对面的山上应该就是兰田窑万窑坞窑址了吧。”
大约行驶了七八分钟,车辆小拐进入了一条泥土路,很快就到了万窑坞山坡下。开门下车,两位兰田窑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已在现场等候。听他们介绍说,身后的那几间办公室就是为了遗址的保护专门建的。旋即,在一位名叫胡菊枝的当地文物保护人员引导下,一行人向背后的山坡走去。
穿过杂草丛生的泥路沿坡而上,就是一处土坡,隐隐约约有溪水的声音,一处杂草间,猛然看到一株巨大的魔芋,竟然比人还高,巨大的叶子遮出一片荫凉,让人惊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地的土壤受到千年前窑火灰烬的滋养?
再沿山路转一个弯,一片松林之间,就看到一间仿古的青砖长屋,门楣嵌着六个大字“兰田唐代窑址”。胡菊枝转过身来说:“就是这里了。当时这里的考古工作结束后,为了保护窑址,所以在窑上方建了这样一个长方形的砖屋。这次是因为你来了,平时我们也是没有钥匙进入这里的。”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2020年,蓝田唐代窑址外部保护建筑外景
打开兰田窑遗址的大门,视野顿时延展开来:一个依山而建,平面呈长条状的龙窑遗址立即出现在观者眼前。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遗址 龙窑
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多依山坡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陶瓷烧造窑炉。相对与其他窑炉,龙窑结构比较简单。据工作人员介绍,兰田窑发掘清理了两座窑炉,我们现场所看到的是保存较完好的一号窑炉,为晚唐时期,总长28.7米,窑内最宽处为1.9米,残高0.1-0.7米,由窑门、火膛、窑床﹑窑前工作面四部分所组成,火膛的前端为窑门,窑门门口呈“八”字形,与外面的工作面相连。
在这一唐代龙窑两边后建的阶梯上,近三分之二的地方堆放着一袋袋兰田窑遗址出土的瓷片,并一直延伸到大门口的两边。而在窑址之上,青瓷、白瓷、青白瓷的碎片俯拾皆是,残缺不全的青釉双系罐,施釉不及底、且有流釉现象的饼足碗以及窑内叠烧粘连在一起的花口碗残件……这些在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民窑中常见的器物造型及其装烧工艺在这里一览无遗。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址出土 因覆烧粘连在一起的花口碗残件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址出土 带有流釉现象的饼足器残片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当年在考古工地上帮忙的当地村民刘树林大爷曾对考古队员回忆到:“小时候放牛我就发现山上有各种瓷片,后来瓷窑附近的山下开山取土建造砖厂,瓷片就发现更多了,不过当时没想到有古代的窑。”对于这一极其珍贵的古窑址发现的缘起,当年从事兰田窑考古发掘的原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对澎湃新闻介绍说,2011年12月底,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接湘湖镇金星村村民及多方反映,该村砖瓦厂在后山坡(万窑坞)取土烧砖时,揭露出古代窑业堆积,“当时考古人员闻讯立刻前去勘察,发现该处山坳间裸露大量青釉瓷残片和窑具。鉴于窑业遗存已遭到破坏,我们立即组织并汇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对该窑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抢救性清理发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