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三 )


当年,兰田窑址出土物十分丰富,根据发掘和采集的遗物看,出土的器物包括青绿釉,青灰釉和白釉瓷器等几类。器形以碗、盘、注壶、罐等为主,包括了9至10世纪的各类常见器形;还发现一些较少见的器物,如腰鼓、瓷权、茶碾等,其中腰鼓较其他腰鼓的尺寸大很多,器壁较厚,不少在景德镇古代窑址中属首次发现。此外,还有瓷质涩胎渔网缀,平底斜壁匣钵窑具,匣钵托盘、垫柱、环状垫圈,窑撑等。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窑址出土的涩胎网坠
都说龙窑是“坡有多长,窑就有多长”,经过考古队的细心挖掘与清理后,这一晚唐时期的龙窑每一处结构都清晰可见。前段窑道内,密密麻麻排着一些圆柱状的物体,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保存完好的就是放瓷器的窑柱,如果每一个窑柱都能放一摞碗碟,显然这条数十米长龙窑产量是极其可观的。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遗址 龙窑窑床上的垫柱
探究:同时烧造青瓷和白瓷,呈现成熟制瓷业状况
在历史文献中,景德镇唐代的窑业遗存不乏记载,如《景德镇陶录》 卷 五 《 历 代 窑考》“ 陶 窑 ” 条 云 :“ 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又有 “ 霍 窑 ” ,“ 窑 瓷 色 亦 素 , 土 墡 腻 , 质 薄 , 佳 者 莹 缜 如 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但由于在这一时期窑业遗址的发掘上,一直没有很大突破,长期以来缺乏相关窑业遗址的佐证,所以陶瓷界对五代以前的唐代景德镇窑业的存在一直有很大争议。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 白釉双系罐
20 世纪50年代初期,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先生在景德镇湖田窑与湘湖之间的白虎湾地方发现唐代白瓷碎片,当时他认为“这是景德镇唐代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实证”,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被人与胜梅亭、黄泥头窑址的白瓷混为一谈而轻易否定了。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兰田窑遗址 青釉双系罐残片
“20世纪90年代初,在白虎湾的香菇棚出土了一件刻有“大和五年”(831年)铭文的瓷碾,并有刻“李”字的匣钵残片。这一重要发现结合《景德镇陶录》所记的具体窑名、人名、地名、时间和瓷质,以及陈万里先生在白虎湾发现的白瓷片,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唐时景德镇生产白瓷的史实。”叶喆民先生在《中国陶瓷史》中不仅指出景德镇唐代有陶瓷烧造,并进一步确证为白瓷。
“近年来,在景德镇湘湖镇、郦阳和乐平南窑等地发现了一些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的窑址。”江建新对澎湃新闻介绍说:“而兰田窑发掘的出土物可以早到中、晚唐到五代时期,遗物丰富,是制瓷业较为成熟时期的产物。因此证明景德镇的制瓷业创始的时间可以早到中晚唐时期,将以往学界认为的景德镇制瓷业的起始时间推前了百年左右的时间。印证了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为元和八年(813年)饶州刺史元崔进奉瓷器所做《进瓷器状》一文中的记载。可以说这一发现改写了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篇章。”
据相关学者的进一步论证,这次兰田窑唐代茶槽子的出土,也证明了1990年在白虎湾收集到的那件刻有“大和五年”纪年的青釉瓷碾应是唐文宗时白虎湾窑址的出土物,故此,白虎湾窑始烧于唐代当可确认。
古窑瓷源寻访记①|“浮出地面“的唐窑遗址,千年窑火宛在
文章插图
景德镇另一唐代窑址南窑出土的青釉双系瓶
也正如另一处唐代窑址的南窑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张文江所说:“南窑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储料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迹。这些遗迹保存较好,连成一片,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等方面都能够再现和复原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证明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索景德镇的瓷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