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问题:驾驶国产汽车有没有「面子」?

在汽车领域中存在一种有些趣味性(悲哀)的话题:

  • 车系鄙视链
大概含义是按照品牌知名度进行排名 , 然而不论如何排名 , 国产汽车似乎总会「被垫底」 ,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应当为国产汽车曾经主攻廉价车 , 车型主要以小微型代步汽车为主 , 车辆的价值确实不高 。
不能否认汽车除作为代步工具之外还有些特殊的社会属性(价值) , 说白了就是能够体现用户的能力或财富地位的参考;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 , 鄙视链的存在其实是一种非常扭曲的纯拜金的心态衍生的产物——任何通过自己努力购买的汽车 , 都不应该被鄙视 , 对不对呢?
硬核问题:驾驶国产汽车有没有「面子」?文章插图
假设进入鄙视链撇开价值观不谈 , 也不讨论车辆与品质;就以车辆的价值作为参考 , 今天的国产还应该被视为低端或廉价车吗?
参考德系、日系、美系三大合资车系 , 其主流品牌的量产汽车销量是很有意思的;≥15万的汽车产销量占比并不高 , 10/15万区间的选项占比略多一些 , 剩余的大部分是≤10万的入门级选项 , 这是多年来的销量排名显示的结果 。
也就是说看似火爆与高端的合资汽车 , 实际是由大量入门级汽车支撑起来的;这些车或使用三缸发动机 , 或使用自然吸气机型 , 变速箱多匹配无级变速器和干式双离合 , 最高标准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6AT!哪里高端了呢?
硬核问题:驾驶国产汽车有没有「面子」?文章插图
合资汽车主流品牌的品牌溢价空间非常大 , 但是在国产汽车一线品牌陆续成长起来后 , 这些外企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所以才会不断的下调产品定位 , 如果再把桑塔纳这种车拿出来定个二十几万的价格 , 现在来看就是个国际玩笑了 。
而在合资品牌定位不断走低的阶段中 , 国产汽车开始冲高了;虽然销量支撑车型的价格同样在≤15万的范围内 , 但是15/30万区间的汽车销量已经有相当快的增速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咱就讨论拜金吧——一样的价格谁拜谁?有些人驾驶这10万级别的合资汽车 , 认为该品牌有50万的高端汽车所以更强 , 然而与您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 至于认为外国品牌就一定更有面 , 这就没法评价了 , 个人认为作为中国人驾驶中国制造的汽车是最正常的组合 , 当然驾驶外国汽车也是自己的选择权利 , 只是买车似乎也不送绿卡吧 , 在后疫情时代的欧美日韩似乎有些“不适宜生存”了 。
硬核问题:驾驶国产汽车有没有「面子」?文章插图
性能与品质在小微型、紧凑级、中型车与SUV四大车型的故障数量排名中 , 国产汽车各品牌的综合占比在【15%左右】 , 剩余的85%均为合资汽车 。 数据说明了至少前五大自主品牌的汽车是质量更加稳定的 , 真正问题不断的是外国汽车 。
不带有任何偏见与情绪评价车辆品质 , 国产汽车确实更省心;而且这还是在面对相同问题可能存在不同态度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 , 相信这句话都能理解——相同的问题出在国产车和合资车上 , 合资车往往认定为是司机的问题 , 而国产汽车则是质量的问题 , 所以数据本身还是有水份的 , 这就更有说服力了 。
硬核问题:驾驶国产汽车有没有「面子」?文章插图
口说无凭 , 咱们来挑出三个知名度最高的自主品牌 , 以这些车的PPH(百车故障率)和性能作为参考吧 。
1:长安逸动PLUS-蓝鲸版 。 发动机装备的是JL473ZQ3-1.5T , 变速箱匹配7挡湿式双离合;实际调校的特点是偏向换挡平顺 , 动力一定程度的受限了 , 不过还是可以有9秒左右的破百成绩 , 作为定位8万级别的准中型轿车 , 以PPH138的水平面向市场 , 合资阵营中找得出水平相当的同价格选项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