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也成了历代许多君王的治国要领。
中国被称为饮食之邦,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扬名世界的八大菜系,中国人还以什么都敢吃闻名,上到天上飞的,下到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无论何种食材,在中国人精巧的烹饪技术下,必定色香味俱佳。
文章插图
不过,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即便是号称无所不吃的中国,在吃的问题上也是有忌讳的,比如不吃猫肉。那么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呢?原来李时珍早就给出答案,古人也早已试过。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猫肉,性温,味甘酸,无毒”,“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由此我们得知,人们之所以不喜猫肉,是因为猫肉味道酸柴,口感不佳,中国地大物博,能替代猫肉的食材很多,既然猫肉不好吃,就不必大费周章,因此吃的人就少了。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猫肉作为食材没有赢得人们的喜爱,不过,作为药材,猫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事实上,猫肉、猫头以及猫胞衣都可作为药材入药。《肘后方》记载道:“取猫肉如常作羹,空心食用,治疗鼠瘘核肿。”用猫肉入药,可治疗腰椎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以及一些结核性疮疡等。
当然,人们不吃猫肉肯定不单单是因为口感问题。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中记叙道:“猫生西方天竺国,唐三藏携归护经,以防鼠啮,始遗种于中国。”这也说明了猫最初进入百姓家里,是承担着捕鼠的重任。
文章插图
猫的捕鼠能力很强,深得人们的喜爱,加上猫性情温和,体型较小,长相可爱,人们便把它作为宠物饲养,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达官贵族养猫,其中也包括一些皇帝。有一个很流行的网络词叫“猫奴”,但猫奴可不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要论猫奴,明世宗嘉靖皇帝算得上是老前辈。
嘉靖帝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炼丹,二是养猫,并且他还是重度吸猫患者,甚至为此长达二十年不理朝政。嘉靖帝养过两只猫,一只取名为“眉霜”,传说嘉靖帝晚上无论到哪个妃嫔宫里就寝,都会把这只猫带上,这只猫常常相伴于嘉靖帝身旁,独得皇帝欢喜。
文章插图
嘉靖帝甚至将这只猫封为“虬龙",举行了盛大的封号仪式。在它死后,嘉靖帝将它葬于万岁山北侧,命为"虬龙冢",并立碑祭祀。嘉靖帝养的另一只猫叫狮猫,因长相酷似雄狮而得名。有一位名叫袁坤的学士就因在狮猫的祭文中运用了“化狮为虎”的颂词而深得嘉靖帝的欢心,并因此升官加爵。
历史上因猫而升官的人自然是少数了,皇帝对猫的喜爱也在民间引发了养猫的热潮,当这些可爱的猫作为宠物陪伴在人们身边,人们自然就不忍心再吃它。人们不愿吃猫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古代,人们认为猫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在各种传说中也说猫有九条命。
文章插图
虽然猫的性格看似温顺,但实际上这些猫特别记仇,如果人们伤害了猫,猫就会回来复仇,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幸。这一点在各种影视剧中常常是极好的素材,有一部电影就以一种诡异恐怖的方式讲述了一只黑猫运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复仇的故事。
电影中的这只黑猫是玄宗送给贵妃杨玉环的宠物,见证着玄宗对贵妃的爱,但后来政事多变,在马嵬坡玄宗迫于无奈,配合臣子演了一出戏,生生地将贵妃活葬于棺木之中。这个黑猫是这场阴谋的唯一见证者,因此,后来这只黑猫不惜搅动整个长安城,将所有与这个事件相关的人赶尽杀绝,让事实浮于水面。
推荐阅读
- 去饭店吃饭,为何服务员先端一碟花生米上来?顾客:满满的套路
- 冬季不吃肉也要多吃它,富含纤维素,才2块多钱1斤,一煎一焖超香
- 晚餐不吃米饭馒头,按照一周食谱,早上准时上厕所48天瘦20斤
- 世上酒千千万,为何难喝到满意的?
- 不吃鸡精、味精的人都来看看,我也是刚知道,看完视频别乱买了
- 宁可不吃肉,也要多吃鱼,教你一道糖醋鱼新做法,酸甜酥脆特好吃
- 自己烙饼,为何总是硬外婆教我一招,香软酥脆层次多,个个鼓泡
- 带着儿子喝早茶,112元吃一桌,网友:最后一道给钱也不吃!
- 印度一男子不吃饭菜,以砖头为主食,连续吃了20年
- 低调的日本饮料巨头,被误认为国产品牌,每年赚走中国人6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