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说……

近年 , 因为国家重视 , 加上一些有志之士奔走相告 , 科普力度越来越大 , 大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老年痴呆”四个字 。 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是一种从内溴皮层开始的脑萎缩 , 随着病情进展 , 萎缩逐步扩展至海马、内侧颞叶、额顶区 。 还有人可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的显微镜下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淀粉样血管变性 。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脑萎缩?造成了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淀粉样血管变性呢?科学界其实还没有一个定论 , 但是目前主流的主要为三大假说 。
胆碱能损伤假说1971年 , 有个叫多伊奇的人通过动物试验发现 , 胆碱能系统与记忆的形成和储存有关 , 此后经过其他学者进一步完善 , 提出了胆碱能损伤假说 。 这一假说认为 , 各种原因引起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相关的皮层及海马等脑区的胆碱能神经传递受损 ,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有研究表明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元丢失、乙酰胆碱酯酶和其转移酶的表达水平与酶活性出现异常 。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假说开发了乙酰胆碱酶抑制剂 。 我国唐希灿院士及其团队1994年开发成功的石杉碱甲也属这类药物 , 它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天然乙酰胆碱酶抑制剂 。
那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说……文章插图
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1991年 , 约翰·哈迪和大卫·奥尔索普提出了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 , 此假说认为:大脑皮层细胞外的Aβ(β淀粉样蛋白)是构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老年斑的核心成分 , 其沉积是患者发病的中心环节 , Aβ通过神经元功能失调或死亡、斑块形成以及神经纤维缠结等一系列环节引发神经毒性作用后 , 体现出整体神经功能障碍和行为学改变 , 从而导致AD 。 经过近30年研究 , 该假说尽管仍存争议 , 甚至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 但仍被公认为发病机制 。
那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说……文章插图
τ蛋白异常修饰假说 【那些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说……】1993年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科学家沃伦·斯崔特马特与同事一起提出了τ蛋白异常修饰假说 。 神经纤维缠结是由神经细胞内双螺旋纤维丝组成 , 其主要成分为异常磷酸化的τ蛋白 , 是细胞内类似于铁道的运送营养成分的系统 , 主要在神经元合成 , 在微管(神经细胞骨架成分)的合成和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 这种假说认为 , τ蛋白正常情况下可促进微管蛋白组成微管并维持其稳定性 , 一旦转化为双螺旋纤维丝——τ蛋白后 , 微管不但稳定性下降 , 其相关的轴突运输障碍以及相应神经元的活性也随之降低 , 最终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 说简单点 , 就是τ蛋白异常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 从而引发疾病 , 该假说也存在争议 。
Aβ异常沉积与τ蛋白异常磷酸化是目前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分子机制 , 而且Aβ和τ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共同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病程 。
除上述三大假说外 , 还有基因突变说、炎性反应说、氧化应激说、钙平衡失调说、脑肠轴说等不下几十种其他假说 , 这些假说都还难以独立地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做出全面解释 。
(作者:陈结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