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名牌大学却觉得身边人大多自认为平庸
两个大原因一、你确实比周围的人见多识广。我是北京考生,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考去同济是要被嘲笑的。不是看不起同济,因为北京高考真的相对外地简单很多。北京孩子还不太愿意往外跑,所以外省的好学校分数线就更低了。这会导致什么?你只需要考到北京考生的前10%就可以进同济(假设),而在别的省份可能需要考到全省1%才能进同济,换句话说,和你一起考进同一所大学的学生,纯高考水准有可能是比你高一些的。而如果假设大家智商差不太多的话,他们很可能在高考上付出的时间是比你多的(其实你身边的同学几乎都会比你在高考上花的时间多)。而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剩下的可以“见多识广”的时间就更少。高考是一个对自己知识面和见识帮助并不高效的事情,所以你比他们见识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你在学生生涯里的课余时间是比他们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北京学生”综合素质高。二、你对“综合素质”的考量是你自己的标准人往往会向着自己认可的方向努力。比如你会认为,写文章要有思想很重要。或者有的人觉得要旅行过很多城市,有的人觉得要会一门乐器,有的人觉得会个体育项目更本质。那你就会去多思考,开创自己的想法,多写文章,同时更关注那些写文章有思想的人。可是你同学姚小明对你的看法就是:这个弱鸡打篮球好菜,一点都不综合发展。我记得有个很有趣的笑话,8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在平均值以上。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笑话,这很正常,因为每个司机评价开车水平的方式不同,然后都朝着他们认同的“高水准”努力,而在别人眼里,他们就跑偏了。你也是一样的,你用你的标准去考量身边的人,即使你们“综合素质”相似,你也会得到你更优秀的结论,因为你会从你自己的角度去评价他们,你也更关注你关注并且你擅长的方向。|谢邀。看到题主的问题,先是梳理了一下思路,北京Top10中学,考入同济大学(我没猜错吧……)。本来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而后却发现身边的同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缺少名校气质,没读过什么书,没去过什么地方,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低,共同语言也寥寥无几……
嗯,你没有错,这是事实。这并不代表你所在的学校不优秀,事实上,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名校里,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为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能考入名校,并不需要读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更不必对自己有很高的定位。你只需要有正常的智商,及格的学习条件,以及每天早8晚12坚持刷题。题主很幸运,出生在北京,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再加上智力和努力,能够在保持优秀成绩的同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追求。
而有些人,却没有那么多资源。
他们或是智力不足,或是家庭条件有限,或是出生在高考大省。换句话说,如果世界是一盘游戏,他们天生的属性点就比你少30%甚至更多。
当你可以游刃有余地分配你的属性点时,他们却显得捉襟见肘。其中的有些人,把属性点点到了游戏上,于是学业荒废;另一些人将属性点用于努力学习,于是他们保持着自己优秀的成绩。
机缘巧合让你与后一部分人相遇在同一所大学。
然而能相遇在同一所大学,只代表有着同一水平的成绩——却不代表相同的整体水平。
当你已经走过几个国家时,他们甚至是第一次出省读书;当你每天阅读WSJ和NYTimes时,他们的视野却仅仅局限于五三高考、新闻联播;当你的追求是为官从政、造福百姓抑或投身科研、摘取诺奖时,他们却在想着大学毕业找个每月6000元的工作,改变家庭的命运。
这不是你的错,更不是他们的错,你们原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只是被以一种公平却未必合理的方式划进了同一片校园。
记得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有哪些尴尬的人生阶段?@张牧知友的答案是:当你觉得你应该在A阶层,实际上却不如A阶层的时候。如果没猜错,题主也处在这个阶段。你觉得自己已经超出了身边的大多数人,相比清华北大的同学未必逊色,但是在大多数外人看来,你可能依旧是同济的水平。
不必纠结,很多人都徘徊在这个阶段。我一个好兄弟,天资聪颖,可惜天赋点乱点,最后只进入了一个普通学校。有一次,他和我说:“身边那帮人都太low了,说啥说不明白。”我100%相信,因为他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碾压很多985的学生,比如你说的那些同学。于是,我跟他说了这句话:别让学校成为你的镣铐。
须知,毕业于哪所学校,只是一个标签而已。即便是用人单位,也只会将毕业的学校作为一个划分人才层次的高效率手段。至于你最后能走多远,全靠自己。
至少,我认识很多专科、三本毕业的人,已经在创业方面超越了几乎所有的同龄985毕业生。
我不想说太多大道理,只想说,如果你感觉到身边人很平庸,这只证明,到了你该去超越这个标签的时候了!想想你的理想,如何向前走,才能更接近一点。至于身边的平庸者,又与你何干呢?他们只是按照某个标准和你划分到一起的人。
你想要的是成功,而他们甚至没有失败的资格。
最后,感谢各位点赞评论,评论区也都一一看了。有评论说我这篇答案里有优越感,只能说,答主出生于东北四线小城,家庭工薪阶层,真的谈不上有多优越,作为同龄人,只希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现在创业中,也是起步阶段,有想法的知友可以多多交流。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孔庆勋(cyjxs100)和微博@孔庆勋
http://weixin.qq.com/r/f0TL07-EguL9rfuw9xFt(二维码自动识别)
以上。
■首先,心态上面来说,你要明白人的品质是不能被一眼看见的,毕竟每个人都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不像书本上的知识一样直白的摊开在你的面前。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觉得周围的人很蠢很浅薄的阶段。我去年还在上提过一个问题,大意是说觉得身边的女生都追星看韩剧,觉得她们很脑残无法交流,结果被大家喷成了筛子……
【为啥在名牌大学却觉得身边人大多自认为平庸】甚至不光我,我收到过很多私信都是关于同样的内容:
“我总觉得我比身边的同龄人思想更成熟,所以不太合群”
上随便搜一搜都是
“觉得周围的人思想境界都很Low怎么办”
“为什么我总觉得周围的人很蠢?”
“为什么觉得周围的人在做人、能力方面都比不上我”
“我总觉得周围的人素质都太低,怎么办?”
……
可见这个问题根本和处境无关,而跟一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有关。我有个天天傻逼乐的朋友,平常最喜欢的就是转发萌宠的图片然后配上一堆233333,朋友圈就爱转发一些“找一个愿意把你当女儿宠的男人”“他爱不爱你就看这些细节”之类的狗血文章,反正我当时就觉得她就是一傻逼。
后来我因为学习上很有压力,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弱渣,身边的人都好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当时她跟我说:“你得找准自己的定位啊。只有你找到自己的位置,才会知道自己要怎样继续走下去”。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当时的我觉得…唉哟,不错嘛。
我的人生中还有一个人给过我同样的感觉。我家是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祖上都是农民。我爷爷也是农民。假期回家的时候,我凌晨5点起夜,看到爷爷的房间亮着灯。就走过去看了下。爷爷坐在床上,光着的双脚垂在床边,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静静地看着。他手边还有一本新华词典,橘色的灯光打在他灰白的头发上,粗糙的手一页页抚动着书面。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被一种无法抑制的震憾袭击了。
我问自己,如果我在年近古稀目不识丁的时候,是否还有勇气,翻开一本书。
从那之后,我就变了吧。我开始知道人是不该被评价的,至少不该被他们表面上呈现出的那些东西来简单评价,比如你说的那些“没读过什么书”“没去过什么地方”“不属于精英”,比如我说的“看韩剧”“朋友圈转发弱智狗血文章”。
人生拥有着很多维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用他们的方式生活着。每个人在平日生活和社交中展示出的只是他极扁平的一面。如果你试着深入的接触一个人,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简单。
片面的理解他人,才是真正的浅薄与平庸。
能够去了深入的了解他人,多角度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各个方面,善于那些值得自己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这是一种淘金,也是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学习和成长的最快方式。
其次,策略层面上来说,一个优秀的人不仅体现在单体作战能力上,更体现在他能多大程度上撬动身边的资源上。君子善假于力,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傻逼,就早点主动去突破现在的社交范围和模式,去想办法认识你觉得不傻逼的人,要跳出目前所在的圈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主动社交的概念了。如果你的社交全部都是被动的等着别人来找你的话,那你的圈子单一又匮乏,社交范围也被缩小了至少一半,这个对你来说损失很大。上大学了,不是小孩子了,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找到你想要的人,认识他们,进入他们的圈子,学着怎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断的磨练自己的社交能力,社交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长线作战,记得点满技能树。
其次,我奉行一个社交法则。就像“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一样,规划你的人际圈子,跟不同的人分享不同的部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人际关系是一种创造,尽量减少摩擦,重点放在两个人一起能做点什么又价值的事情上。比方说生活中,我会和周围的同学朋友聊生活中一些难缠麻烦事的处理方法,生活经验的话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感想,学习这方面的技巧有助于迅速解决好生活中的琐事,把精力和时间留到真正自己需要攻克和提升的方面。
其次,无论你周围的圈子多么的low,讨厌他们和他们闹对立,不仅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也会给你的成长带来很多阻力。与其让他们给自己添堵,还不如把能学他们的地方学起来,汇集哪怕一小点点的资源,飞速的成长起来,走到更大的地方。再说了,人家low不low的,对你也没啥影响不是。
而在一些人生大方向,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外事”,我会向比自己高的人请教。你想想,如果你拿生活中烦恼的小事去找大牛聊,大牛肯定觉得你特low。如果你拿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去和周围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聊,他们要么觉得你装什么逼,要么觉得你好厉害喔,要么觉得你是竞争对手,反而闹的不愉快。而跟她们聊聊生活中的小烦恼,既解决了你的疑惑,也让彼此有了共同话题,何乐不为呢。
同时,在聊这些策略的时候,记得多方采样,多问几个人的意见,然后在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处理策略。如果你只询问一个人的意见的话,信息源太少会让你无法校正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偏差,容易把自己带沟里。
一点浅薄之见。
http://weixin.qq.com/r/nTnA2AjEHVVirUy792yP(二维码自动识别)
■同样跑了一千米,你开车,我跑步,在终点,你居然问我,你为什么会累……
■这是真的。不过在说什么之前,先回忆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那句著名的话:"Wheneveryoufeellikecriticizinganyone,justrememberthatallthepeopleinthisworldhaven\u0026#39;thadtheadvantagesthatyou\u0026#39;vehad.""在你想把其他人批判一番的时候,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这里个有个有意思的事。答主高中算是帝都TOP3,同班同学里面老北京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是父母那一辈到北京的。想想倒也好理解,从外地到北京的能站得住脚的,要么有钱,要么有才,要么有权。在这种家庭长大的人,教育水平自然不低,知识多思想深素质高多正常,这种学生很容易来到顶尖中学。顶尖中学大部分生源也都是这些。于是,北京的顶尖中学的学生,学生平均素质相当高。顶尖学校财力也是非常雄厚的(举个例子,西城区大多数教育经费都被那几所学校瓜分了),资源极其丰富。还可以用高薪和北京户口从外地挖人,师资力量强大(举个例子,物理组老师基本上都是物理博士……),教学可以不依赖题海。结果就是平均来看,学生的眼界和思想是外省超级中学难以比拟的。说白了就是这些学校,学生水准高,学校有钱,资源丰富,还可以挖名师,教育实力强,可以玩玩真的素质教育。在天朝,"素质教育"还是很奢侈的。然后中国15-20名的大学也不是什么很好的学校。清北都有水的,这些大学有些水的不是很正常嘛。就是不要忘了,能享受到真是素质教育已经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优越条件。——————加点私货————————教育本来就不公平。天赋(智商碾压)、上一代的积累(在书香门第成长,起跑线就高)、经济水平(例如学而思很多老师都是超一流水平,然而讲一节课费用都极其昂贵。这种情况下,只要愿意花高价就能买到优质的教育)都对教育有极大影响。更不必提出国。答主高中最学神的那一批人大部分跑到国际部了,国际部百分百都是北美TOP50。出国的费用更不必多说。前面说了天朝TOP15~20也不是什么很好的学校,但是想成为学校金字塔尖也是很难的。总是有考败来X的,比如人萌DIAODA的@曾博曾老师。觉得同学平庸,不妨就先努力让自己变成金字塔尖。另外大学在一起上不代表就是一路人。起点本就不同,我觉得就应该把目标放高点。学习曾老师,抱着"不是清北那就是三本,清北跟伯克利比也是三本"的觉悟。不要忘了上面还有很多能够碾压自己的人。
推荐阅读
- 为啥女票特别爱玩手机?
- 为啥我接触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本人初二)?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为啥人运气好的时候总是一直好
- 我报名了北京恩合教育 为啥签合同时候就是北京鹰视嘉言了?
- 年初总听说外贸是今年最难的行业,为啥现在反而总看到出口爆发的新闻
- 为啥越深入的学习法律,越觉得法律的漏洞越多
-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排名一直这么高,到底有没有水分
- 大学表白墙找到人的概率咋样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