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集大成者


吴孟超|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集大成者文章插图
吴孟超 , 曹希摄
吴孟超|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集大成者文章插图
《吴孟超肝脏外科基础与临床》 吴孟超 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吴孟超|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集大成者文章插图
吴孟超(左二)在手术中 。曹希/摄
【大家】
学人小传
吴孟超 , 1922年生于福建闽清 。 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历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 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等职 。 他创立创建了我国肝脏外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 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 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 , 二等功两次 , 三等功六次 。 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 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为表彰他在肝脏外科取得的杰出成就 , 国际社会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
“从20世纪50年代起 , 直至今天 , 我们走的是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肝脏外科发展道路——那就是把握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 , 依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 , 坚持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同步发展 , 在借鉴西方技术理念的同时 , 敢于创新、勇于挑战 , 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 ”吴孟超用一生开创和推动中国肝脏外科医学的发展 。
理论创新 , 找到打开肝脏外科大门的钥匙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吴孟超从最初翻译国外肝脏外科书籍起步到创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五叶四段”理论 , 成为医学理论创新的典范 。
1956年 , 还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的吴孟超在裘法祖教授指点下 , 把目光瞄准了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 而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是一片空白的肝脏外科 。
当时 , 全国连一本中文版肝脏外科专著都找不到 。 吴孟超想从理论上寻找突破的路径 , 当他在图书馆发现一本英文版《肝脏外科入门》时 , 如获至宝 , 决心翻译这部著作 。 他和同事方之扬经过40多天夜以继日的努力 , 终于翻译完毕 。 1958年 , 20多万字的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正式出版发行 。 这是我国肝脏外科方面的第一部译著 , 为吴孟超跨入肝脏外科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 , 也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发展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
当吴孟超还沉浸在译著出版的喜悦之中时 , 一个国外的医学访问团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访问 。 在谈到肝脏外科时 , 访问团的一位专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现在还没有起步 , 你们要想赶上世界 , 至少也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 ”当晚 , 吴孟超怎么也睡不着 , 就着灯光写了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 。 他列举了肝脏外科的重要性、国内肝脏外科手术的零成功率、一个青年军医的责任 。 当然 , 也列举了外国人的傲慢 。 之后 , 吴孟超又写下“卧薪尝胆、勇闯禁区”八个大字 , 作为自己向肝脏外科进军的誓言和座右铭 。
1958年当年 , 长海医院批准了吴孟超的报告 , 让张晓华、胡宏楷和吴孟超一起组成“三人攻关小组” , 由吴孟超任组长 , 向肝脏外科发起进攻 。
攻关的第一步 , 是要做成肝脏的管道铸型标本 。 用什么材料做?成为摆在“三人攻关小组”面前的一大难题 。 他们找来各种塑料颗粒 , 计划将其溶解灌注到肝脏器官内 , 凝固后再将肝脏器官腐蚀掉 , 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肝脏模型 。
120多个日日夜夜 , 吴孟超带领同事反复试验了20多种灌注材料 , 结果有的被腐蚀液一同腐蚀 , 有的根本无法成形 。
有一天 , 广播里传来了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的消息 。 吴孟超突然想到 , 能不能用乒乓球作灌注材料呢?于是 , 他们赶紧买来乒乓球 , 将其剪碎放入硝酸里浸泡 。 两个小时后 , 乒乓球竟然完全溶解了 。 然后 , 把这种溶液注射到肝脏血管中 , 接着用盐酸腐蚀肝脏表面组织 , 再用刻刀一点点镂空清理 , 一具美丽的肝脏血管构架如同珊瑚一般呈现在他们眼前 。 他们历经200多天 , 终于制作完成我国第一具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铸型标本!这个标本的制作成功 , 为帮助人们了解肝脏的血管分布和血流走向起了决定性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