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7秒打开重度狭窄的“心门”


心脏|7秒打开重度狭窄的“心门”文章插图
主刀医生尚小珂副教授为患者手术 。 医院供图
“像是重新活过来了 , 以前晚上睡觉只能坐着 。 ”73岁的仙桃余大爷在接受手术后说 。 近日 ,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团队会同超声影像科、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等逾20人的多学科团队 , 为余大爷成功施行全国首例心肺复苏下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 , 彻底解决了他的心脏问题 。
12月9日 , 采访人员从协和医院获悉 , 该院自2017年开展华中地区首例介入瓣膜手术至今 , 余大爷的手术已是该院完成的第300例 , 手术数量位居华中地区首位 , 且手术成功率98%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手术室门前心跳骤停
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 , 病情十分危重 , 余大爷被家人紧急送往协和医院救治 , 经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 要立刻进行抢救 。
“这位患者的病 , 通俗来说是他的‘心门’只能打开一条缝 。 ”主刀医生尚小珂副教授说 , 心脏的功能是抽取全身的静脉血送入肺 , 和肺泡里面的氧结合后 , 经过心脏跳动 , 向全身送出富含氧分的动脉血 。 从心脏出来进入全身血管的“要道”是主动脉 , 主动脉上面有一扇“门”——主动脉瓣 , 这扇门一关一张 , 把心脏的动脉血送出去 。
如果这扇门不能完全打开 , 动脉血的出入口越来越小 , 那全身获得的动脉血越来越少 。 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分 , 全身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 而且心肌因为要把血液拼命挤出去 , 花的力气很大 , 时间长了会导致心肌劳损、心脏衰竭 , 引发猝死 。
果然 , 在进入手术室前 , 余大爷突然出现急性心衰 , 循环不稳定 , 随即呼吸心跳停止 , 血压降低为零 。
7秒刺穿“心门”起死回生
董念国教授团队快速决断 , 在持续的胸外按压下 , 用一个球囊挤开狭窄的主动脉瓣 , 然后施行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 。
在人工胸外按压的辅助下 , 尚小珂副教授在股动脉开一个很小的切口 , 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放入直径6毫米的导管 , 建立通路 。 然后仅用时7秒便将一根更细的导丝“刺穿”封闭的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 。
通过导丝这个轨道 , 首先放入球囊 , 扩张狭窄的主动脉瓣 , 然后再放入带有一个缝着人工瓣膜的支架 。 支架撑开后 , 替代原有的病变瓣膜成为新的、大小合适的“心门” 。
经全力抢救 , 余大爷的心跳与呼吸最终全部恢复 。 手术当晚 , 患者即恢复清醒;术后7天顺利出院 。
尚小珂副教授术后回忆 , 7秒完成导丝经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 , 是技术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据悉 , 这项步骤一般需要10分钟 , 最慢的用上一天都有可能 。 如果耗时太久 , 像余大爷这种情况几无生还可能 。
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3.3%
冬季是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发的季节 , 主动脉瓣狭窄更是其中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 。
年龄超过70岁 , 人体各个器官都在老化 , 主动脉瓣也会结构老化 , 慢慢开不动“门”了 。 主动脉瓣狭窄其实是人体退行性变化的一种表现 。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 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 。 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 。
据心外科董念国教授介绍 , 传统外科手术主动脉瓣置换需要开胸 , 建立体外循环 , 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 虽手术成熟完善 , 但一般适用年轻点的病人 , 肝肾肺等没有功能性疾病 , 凝血功能要好 。
而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不需要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 , 尤其是经股动脉途径 , 创伤极小 , 不干扰心脏血流动力学 , 术后恢复快 , 术后患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采访人员张剑
通讯员聂文闻 陈有为 阳慧
【心脏|7秒打开重度狭窄的“心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