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谈起话来就没个停歇的时候。相会的日子虽然美好,但很短暂,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人终究还是要各奔东西。李白去了齐鲁吴越,继续他的漫游之旅;承受生活压力的杜甫,只能返回京城,等待下一个机会;而此时的高适有些迷茫,不过很快想通了,去了京城第一次参加科考,但还是落榜了。其实,这时候的高适,已经三十二岁了,要想建功立业几乎没有什么可能了。
过了一年,三十三岁的高适,写了《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这其中,《淇上别业》最具代表: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考试落第后,高适从长安出来,就在淇上靠近淇水的地方建一所别业里住了下来。隐居淇上时的别墅,背山面水,旁边桑林成片,农人作邻。这里鸡鸭成群,菜蔬满园。淇水太行,景色优美。山林生活,自得其乐。《淇上别业》的末两句则略露出作者仕途困顿、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两年后,高适返宋途中,作《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自此至天宝七载,高适一直居于宋州。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不过,值得高兴的是,高适虽仕途不顺但诗名越来越大。根据史料记载,“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所以,名气大给高适带来了一件好事,在四十六岁时,高适被睢阳太守张九皋一眼看中,给引荐去了河南封丘作县尉。
文章插图
官职虽小,但至少也是个官,高适诚心接受了这个安排,只是这个官当得实在憋屈,不到三年的时间,高适便辞了官,为此还写了一首诗《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县吏执行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参与压迫百姓之中。这首诗就写出了高适任职期间在履行“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等奉上欺下活动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辞官后,高适又开始了他的游历日子,这次的目的地则是——长安。
换一般人的话,尤其是年过半百的,只混成这个样子的话,再折腾的想法早就消停了,干脆解甲归田,找个合适隐居的地方,怡养天年也挺好。但是,高适就是不服老,长安逛够了,他还想继续西行,于是,就跑到凉州来了,并投奔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以发挥自己的余热。
也就是在这里,高适的命运开始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回,他算是跟对了领导,这个哥舒翰是名望极高的名将,和安禄山一样是政界明星,所以,唐玄宗对他很是看重。哥舒翰实际上是个很接地气的人,当过县尉,也有辞官的经历。所以,哥舒翰看得出高适和自己一样,是属于胸怀大志的人。因此,哥舒翰任命他担任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一职,就这样,高适成了哥舒翰的重要幕僚。
到唐朝天宝十四年,高适五十二岁了。
没多久,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机到来了,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忽然发动了叛乱,于是,唐玄宗立即任命哥舒翰为皇太子的先锋兵马大元帅,统领二十余万大军,出征潼关御敌。而高适作为哥舒瀚的重要幕僚,在饯行过程中,对皇帝唐玄宗的一切尽心尽责。皇帝觉得高适是个很有想法的文人,尤其是在战事上很有远见。同年十二月,唐玄宗当即将他提拔为拾遗,后来转升监察御史,和哥舒翰一起镇守潼关。
推荐阅读
- 武松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知道真相的我哭了
- 这位民国名媛,她美到让林徽因羡慕,让金岳霖动情,却命运凄凉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
-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李白的祖先是谁?唐代诗人李白出生之谜
- 宏大智慧课堂赏析:把偷偷摸摸的感觉写得饶有情趣的撩人诗人是谁
- 在无家可归的漂泊感中,诗人对自然大地敞开胸怀汲取慰藉
- 历史上最喜欢炫富的诗人,发了工资就写诗炫富,到35岁才结婚!
- 李三瘦、张三影、贺三愁,王三绿,这些诗人外号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