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厂|《光阴里的老北京》丨曹雪芹在京西哪儿落过脚

有关曹雪芹的出生年代,红学界比较公认的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于江宁(今南京)织造府,晚年在北京西郊创作了《红楼梦》。然而,对于曹雪芹究竟居住于京西何处迄今仍无定论,多数红学家认定为香山脚下的黄叶村即今天的北京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是其在京西的故居。其实,曹雪芹在京西居住时还有多处落脚地,如蓝靛厂、门头村、六郎庄、北辛村、北沟村、上坡村、白家疃、法海寺、功德寺、杏石口等。
搬离蒜市口后暂居蓝靛厂祖父故友家中
蓝靛厂位于京西长河西侧,清代在此设外火器营。《曹雪芹与北京》记述,“曹雪芹曾在蓝靛厂东北的火器营住过。”《曹雪芹传》也称,“曹家自乾隆年间被二次抄家以后,生活越发地困难了,于是从京城的崇文门迁到蓝靛厂镶蓝旗暂住。”《曹雪芹在北京的足迹》称:“曹雪芹自崇文门旧居搬到京西,曾在多处暂居,蓝靛厂也是其中之一,因老营房有其祖父之故友,但只暂住了较短的时间,后迁往香山一带。”
据考,曹雪芹自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由南京回北京后先是居于京城,住在今磁器口十字路口东北角原称蒜市口的一处老宅,后移居西郊居住。在京西,曹雪芹最初住在蓝靛厂镶蓝旗西面的两小间营房里,为了写书,他与村子里的人拉家常并寻访蓝靛厂周边的古迹,搜集素材。蓝靛厂的广仁宫(俗称西顶庙)和立马关帝庙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由此结识了好几位朋友,对写作《石头记》(即《红楼梦》)有不少帮助。但他在这里住了没多久就发现旗营的房子狭小,人声嘈杂,终日迎来送往,实在静不下心来写书,便想另找地方。半年后,经他父亲一位故友介绍,从蓝靛厂搬到了香山健锐营。
据当地满族老人介绍,曹雪芹对医术很精通,当年在蓝靛厂居住时,常给村民看病,从不收一文钱。有时他还到蓝靛厂的“益达堂”药铺里给病人抓药。一些被他看过病的人痊愈后便买些东西送给他,以报救命之恩,但曹雪芹绝对不收。
曹雪芹之所以与蓝靛厂有某些关联,有史学家推断,虽然当时蓝靛厂附近还未建外火器营,但已有圆明园八旗护军之一的镶蓝旗,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驻有八旗官兵上百人,其中应有与曹家父辈关系甚密的故友,当曹家被抄和败落后,出于同情之心,对曹家提供救济,曹雪芹在此暂居也有可能。
居门头村时与酒铺掌柜结为挚友
门头村地处香山南麓,是京西一带颇有名气的古村落。《长安客话》称:“下碧云循故道而南,约十里许,曰门头村。盖此地为西山门径,故名。”1961年北京市文化局调查曹雪芹西山居所与葬地时,曾经得到一条线索,认为曹雪芹一度住在北辛庄。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寻访中又听门头村的老人说,曹雪芹住过门头村。
《曹雪芹西山足迹考略》中列举了十余处曹雪芹在西山一带的疑似居住地,门头村即是其中之一:“门头村紧邻西山健锐营右翼营房,是旗营官兵及家眷经常购物之地,曹雪芹对门头村、北辛庄、礼王坟一带较为熟悉,时有走动,民间早有关于他在门头村居住的传闻。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红学家到此考证,并略有论述。”
据传,曹雪芹在门头村断断续续居住了三个多月,是住在一位与他同在右翼宗学里任职的同事家中,时间大致为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这里远离京城,格外清静。曹雪芹曾寻访过村落周边的许多古迹,而村南面的礼王坟一带,他寻访过多次。
乾隆年间门头村有家“杏花春酒馆”,掌柜的姓杨,山西人,所出售的酒为自制陈酿,醇香四溢,许多人慕名而来,曹雪芹也慕名前往。这酒馆的杨掌柜上过几年私塾,识文断字,好看古书,还写得一手好字,很快和曹雪芹成了好朋友,所以曹雪芹一有空就到酒馆里来,谈天说地,聊古论今,还把写好的书稿拿给杨掌柜看,听听他的见解,由此二人成为挚友。曹雪芹离开门头村后,还多次回来看望杨掌柜。
因居六郎庄“京西稻”写进《红楼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