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春节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犹记幼时,年节一至,传统的习俗焕发活力,天南地北的游子回乡省亲,千家万户其乐融融。长大后,工业文明时代隆隆到来,年味淡了许多,让人颇为感慨。
追溯往昔,年味浓郁的农业时代,在帝国的权力制高点清宫里,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如何过这一重要节日?
 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
文章插图
一、春联纳吉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五代时期后蜀天子孟昶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后,过年贴春联迎福纳吉便成为春节的传统习俗。
清宫的春联不同于民间用红纸墨笔写就的一次性春联,而是由擅长各派书法的翰林院学术用毛笔在白绢上书写,再制作边框,多年反复使用。
清宫春联用白绢书写,一方面出于当时社会以白色为高贵,更主要的是为了悬挂时和紫禁城里朱红色的柱子形成色彩对比,以便观看。
所谓“大内宫殿春联,例用白绢,由翰林谨书呈进。盖宫殿漆柱,俱大红色,故以白色映之。”与春联一起张贴的还有门神,也是同样材质制作,色彩上采用多种颜料,绚丽多彩。
若是赶上皇家万寿庆典(过生日)的喜事,为了营造喜气洋洋的氛围,负责人需要向天子汇报请示用红色的对联,如1894年慈禧过六十大寿,礼亲王便上疏请示“其对联是否一律用硃红纸书写,镶用黄色绢边,伏候钦定。”
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清宫春联主要由擅长不同笔体的翰林完成,在内容上,为了避免因文入罪,翰林们一般都以稳为主,用吉祥话充充门面。即便如此,也还有颇多忌讳:如由陈后主为隋文帝吟诵、后为历代宫廷沿用的对联“日月光山河,山河壮帝居”,因“日月”有为大明招魂的嫌疑,便决不可用,多改用元代赵孟頫为元世祖忽必烈书写的春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到了乾隆年间,国家文教昌盛,翰林学士们用吉祥语写成春联,词藻瑰丽典雅,为之后历代沿用,若残破不堪继续使用,则用新绢由当时翰林按照旧文重新书写。
 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
文章插图
清宫春联的制作由内务府和工部共同完成。一般由工部先根据殿宇的等级和规模确定春联的尺寸样式,制造库(工部附属机构)提供制作材料,交由内务府造办处(主要为清宫制造生活用品)制作。
因材料特殊,殿宇众多,加之贪腐,清宫制作春联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耗。为了削减开支,清宫屡有裁撤春联的举措,如乾隆三十年皇帝批准内务府奏折,撤掉了紫禁城中一百多处春联和门神。
宫里春联平日由工部下辖的门神库保管,维护上起初比较粗放,坏掉的话随时维修更换。后为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朝廷于乾隆二十三年规定,每五年由工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各一人带领工部人员确差春联、门神情况,统计数目,开单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派官员监督工人整修春联。清宫春联五年维护一次的惯例就此形成。
 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
文章插图
宫里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三“封印”(官府将官印封存,不再办公)后悬挂,具体多在腊月二十六。第二年正月二十“开印”之后摘除,多在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春联摘挂事宜由工部和内务府协同办理,均从乾清宫开始,由后廷到前殿依次进行。
若是新年恰逢遇上皇帝、太后国丧百日丧期之内,当年各处均不悬挂春联门神,次年恢复正常。在特殊情况下,清宫也会提前撤下春联,如顺治十八年时,皇帝福临罹患天花,宫里供奉痘疹娘娘,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于正月初五便早早撤下春联。
 习俗|大清宫廷里的春节有哪些习俗,天子又是如何过节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