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代宫廷教育?明代宫廷教育有着怎样的作用?
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我们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完美凸显了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我们现代人都很熟悉。那古代的教育呢?我猜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古代教育如果笼统的分类,应该是两类,一类是民间教育,一类是宫廷教育,如果再把这两大类往下细分,又会衍生出很多种教育种类,但这不是本文要讲述的重点,咱们今天着重讲述明代的宫廷教育。管中窥豹,借着明代宫廷教育,我想大家会对古代的教育有一个大概的概念,至少对历朝历代的宫廷教育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文章插图
明代的宫廷教育是什么?明代宫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为朱氏王朝培养合格且优秀的统治人才。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大明王朝永久长存。在明代宫廷教育中,最关键的受教育对象是皇帝和皇太子,一个是现在的帝王,一个是未来的帝王,这二人都关乎到大明的兴衰与万民的切身利益。一个贤明之君,可以使大明繁荣昌盛;一个昏庸之君,可以让大明民不聊生,所以说明代宫廷教育的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极其极其重要。
古代的宫廷教育是何时被人重视的?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的统治者在覆灭商朝的过程中,周朝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一个政权的强大与存亡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与否,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文治的兴隆,文治的兴隆更是关系到民心。周朝这个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汉朝统治者认为马上可以打天下,但马上治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唐朝统治者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周朝起,君王就开始重视教育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古人常说“皇帝一人可兴邦,皇帝一人也可丧邦”,由此可见古人是把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皇帝本人划上等号的。如何才能皇帝一人兴邦?这就是本文的重点,那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宫廷教育体系。
文章插图
熟读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实属不易,这种艰难让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切意识到皇帝教育的重要性,朱元璋由此拉开了明代严格的宫廷教育序幕。明代宫廷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帝王来维系朱家天下。
明代宫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儒家的新形态程朱理学,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程朱理学是大明的意识形态。为什么要用程朱理学?因为明代的统治者和儒家文人认为塑造帝王的道德人格是重中之重。塑造帝王道德人格有什么作用?作用可大了去了,可以格君心之非,养君德之厚、可以起沃君德,可以正君心,反正作用是多了去了。其实这都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理代表正,欲代表邪,只要皇帝本人把邪的那一面去除掉,那皇帝的道德人格自然就塑造成功了,皇帝有一个完美的道德人格,那这大明天下自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程朱理学典型的理欲观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思想。
朱元璋本人就很支持程朱理学,朱元璋当年曾教育朱标道:是非不混,理欲判然。天下之事,可得而治矣。
如果塑造不了一个完美的帝王道德人格怎么办?别着急,儒家文人有的是办法,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天人感应来吓唬皇帝。举个例子,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阳历,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明朝的关中发生了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那个时候的嘉靖帝正迷信道教,按照儒家文人所界定的,嘉靖帝明显不具备完美的道德人格。儒家文人是怎么做的?儒家文人何起鸣用天人感应说来吓唬嘉靖帝,他在递给嘉靖帝的奏疏中说:目击关中地震,灾害十分重大,恳乞圣明亟赐轸念,痛行修省,以回天意,以慰人心。在这篇奏折中,何起鸣隐晦的表达了嘉靖帝道德有问题,这场大地震也是因嘉靖帝道德有亏而引起的。古代人本就封建迷信思想极重,封建皇帝更是封建迷信的最坚实拥趸,所以像何起鸣这样的奏疏往往能让皇帝本人痛改前非。何起鸣这篇奏疏中的重点是痛行修省,按照程朱理学来说就是要格君心之非以达到修圣德的目的。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张熊:辞宫廷画士不赴,以鬻画终其身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