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泰兴酱园”,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起“国泰食品”,相信大家都有点耳熟。其实,“国泰食品”的前身就是“泰兴酱园”。至今,在海盐国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仍珍藏的一块百年老字号“官酱园”牌匾,上面就有“泰兴”二字。
到海盐旅游,绮园自然是要来逛一逛的,走出景区不远,就会路过一个小院子,门开着,似乎并没人值守,大概游人散客也可以免费进入参观吧。
文章插图
当然,我们是有当地导游带队的,边走边聊,也对这个“泰兴酱园”稍微了解了一些。
文章插图
院子不大,一侧是盖着“大斗笠”帽子的大水缸,一侧是堆得整整齐齐的酒坛子。正对着大门的,则是个四面通风的凉棚,为一些酿造工具遮雨避日。
【 绮园|在绮园商业街旁边,有个院子专门用来酿酱油,还是海盐的老字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导游小姐姐的热情“鼓励”下,大家略有点后悔地凑近“品尝”了暴晒发酵了不知道多少天的“半成品”,我的天哪,写到这里,我又感觉鼻子闻到了那种浓郁得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恶“香”!
文章插图
从臭到香,这真是个奇怪的过程啊。在小院子的三面墙上,都有精细的绘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制作的各个工序。还别说,真挺涨知识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关于泰兴酱园的来历,大致如下: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硖石伊桥油车老板孙职卿和杭州盐商周某合资,在沈荡镇的中市街开设了“三泰”酱油店。后为垄断沈荡酒酱业,又在东市街和西市街分别开设“泰兴”(即现在的厂址)、“丰泰”两个酱园。
当时的“泰兴”是总园,主要生产酱油、豆瓣酱、黄酒和各种酱菜,“丰泰”只生产酱油,而“三泰”则仅负责门市零售。
到民国三年(1914年),“泰兴”总园由海宁旧仓籍沈乃儒出任经理,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而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时,“泰兴”陷入困境。解放后,国家对“泰兴”进行改制,1958年改名为沈荡酿造厂,1984年改为海盐酒厂,1998年成立了国泰食品。
文章插图
从“泰兴”酱园到国泰食品,虽然几经沧桑,但一直坚守着120多年传统酿造的古法传承,产品品质始终如一。也正因此,我们常在厨房或者餐桌上,能看到这个牌子的东西。“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无论“泰兴”还是“国泰”,它的明天都会更好。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吃西餐,牛排旁边放一颗“半成品”煎蛋,不懂别乱吃,容易闹笑话
- 北京雍和宫旁边的12年小店,三鲜锅贴130元1斤,送免费的粥和咸菜
- 学生上课爱偷吃的四种零食,前三种偷摸吃,最后一种老师在旁边也发现不了
- 味道|喝白酒时,旁边记得放一杯水,真不是迷信,等到吃亏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