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韩非,韩国贵族公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政论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文章行云流水,构思巧妙,推论严密,著有《韩非子》。《韩非子》一书现存五十五篇,十万余字,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是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思想深邃,文笔犀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文章插图
韩非师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是李斯的同门师兄,更是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按理说韩非可以凭借他过人的才华在朝堂上大显身手,但是这“才华”并没有让他得志,反而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韩非的忠实“粉丝”,秦王对于韩非的欣赏相当之高。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可以得知,韩非心系国家,见到韩国一天一天国力削弱,便屡次上书劝谏韩王,但是韩王并没有采纳韩非的建议。韩非心中苦闷,便写下了《孤愤》《五蠹(du)》等著作。后来秦王读到《孤愤》《五蠹》等书时,大吃一惊,心中迫不及待想见见韩非。《史记》中这样说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但是为了能和韩非交往,可以“死不恨矣”,可见秦王多么欣赏韩非。李斯告诉秦王,这是韩非写的书,秦王立即派兵攻打韩国。韩王期初不重视韩非,知道秦国打上门,才不得以派遣韩非出使秦国。
 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文章插图
但是史记中记载的未免太过夸张。秦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为了得到一个人便出兵攻打另一个国家未免太荒唐。战争损耗国家人力财力物力,打一场仗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秦王怎么会如此轻率决定。况且秦王要统一六国是已经有的想法,不会为了得到韩非就攻打韩国。《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另一种说法较为可靠,《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劝说秦王先攻下韩国,以此来恐吓别的国家,韩非为了自己的国家出使秦国求和,并非秦王要为了得到韩非攻打秦国。按理说秦王对韩非如此欣赏,韩非到达韩国后应该得到重用,可是为什么会死在秦国的大牢里呢?韩非到达秦国后,秦王很喜爱他。但是他的同窗李斯却很嫉妒他。李斯与韩非是昔日同学,按理来说关系应该不至于那么差,但是此时是在朝野之上,李斯认为韩非的才华远超自己,心思狭隘的他生怕韩非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到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还没有重用韩非,就被李斯、姚贾嫉妒,于是他们就到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说韩非终究是韩国的公子,将来不一定会为我所用,大王现在要吞并六国,韩非一定会帮着韩国,您现在留着他就是个祸患,不如趁早将他处理掉。秦王也认为此话有理,所以就同意了。
 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文章插图
可怜韩非被下秦国监狱,想要去见秦王解释都没有这个机会,只能含冤喝下毒酒。
 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文章插图
 国家|解读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悲剧的一生
文章插图
韩非的理念超前且合理,他在《韩非子·有度》中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旨在坚持法律的公平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即使他能言善辩英勇无比,也不能与法律抗争。法律既不偏袒权贵,也不遗漏百姓。韩非子还提倡“因情而治”。“因情而治”是韩非在《八经》中提出的治国观点。韩非子提倡治理天下,必须依据人情。韩非认为赏赐要优厚,惩罚要严格,不能优待暴行而惩罚贤者。要把法制贯彻下去,不能让权贵私下实施刑罚,君主也要赏罚分明,不能与臣子共享赏罚权力。除此之外,韩非还提出“言无二贵,法不两适”,国军的命令最尊贵,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双方,可以看出韩非对严格法律的推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