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王治平居士《楞严经白话注解》(44):佛问大众入道圆通,六识方便入三摩地( 二 )


【注三】尘不能为障,根不能为碍。
【注四】舍利弗和目犍连同师沙然梵志,尽得其术。想更学殊胜法门,但苦于无师,在路上遇着马胜,见到他威仪不凡,问他的老师是谁?学的是什么法?他答道:一切诸法从缘而生,从缘而灭,灭与生就是如此。我师即是如此说,舍利弗听了后,马上证到初果罗汉。此处说的逢迦叶波兄弟相逐,是因为路上所逢,不是一个人的缘故。
【注五】悟得缘无自性,全识即是全真,真既然无际,识心自然无际。又悟得“藏海”不动,“识浪”随缘,缘起无际,识心当然无际。
【正文】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译文】因此我也从佛出家,蒙佛的开示,心里更增长明觉,无障无碍,所以见觉明圆〈注一〉,得大无畏〈注二〉成阿罗汉,为佛的长子〈注三〉,从佛的口生〈注四〉,从法而化生〈注五〉。
【注一】随见即觉,无障无碍,成就无障碍智,所以为明圆。
【注二】因为智无障碍,一切不能留难,一切无所违越,所以为大无畏。
【注三】在佛弟子中,舍利弗为智慧第一,所以为佛的长子。
【注四】亲蒙佛口授记,所以从佛口生。
【注五】依佛所教而成慧,所以从法化生。
【正文】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译文】现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注一〉,光极〈注二〉知见,是为第一。
【注一】因眼识而成无障碍智,故称心见发光。
【注二】此无障碍智,究而至极,即是佛知佛见,依此而修,决定可成佛,故为第一。
【正文】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译文】 普贤菩萨〈注〉即从座上起来,顶礼佛足,而对佛说:
【注】 梵语秘输跋陀,译为普贤,这当中含有三重意义:一是起大悲愿故为普,广度众生故为贤,此即所谓位前普贤。第二是行满法界故为普,位邻极圣故为贤,这就是所谓当位普贤。第三是果无不极故为普,不舍因门故为贤,这就是所谓位後普贤。此处自叙为法王子,正是当位普贤。
【正文】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译文】 我过去生中已曾作恒沙如来作法王子〈注一〉,十方如来,教他们的弟子中,有菩萨根器的人,修普贤行,这个普贤行,是随我的名字而安立的〈注二〉。
【注一】 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可见入位之深,这就是位邻极圣。又华严经三昧品中载“诸菩萨赞云:佛子!我曹常见汝,诸如来所悉亲近。”又行愿品中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可作此处之证。
【注二】 十方如来,深知道普贤行,遍于法界,穷无尽际,所以教他们的弟子中,有菩萨根的,仿效修习,名为普贤行。十方如来,教弟子从普贤立名,其中含有两重意义:一是教弟子知道此行为何人所首倡。二是希望得到菩萨的加被。
【正文】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译文】 世尊!我用心闻〈注一〉,分别众生所有的种种知见〈注二〉,假若在他方,如恒河沙这样多的世界以外,有一个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的〈注三〉,我於其时,乘六牙象〈注四〉,分身百千〈注五〉,都到他们的身边,纵然他们的业障很深,不能见到我,我也在暗中,与其人摩顶,拥护他们,加持他们,安慰他们,令他们能得到成就。
【注一】 惟用耳识心闻,不假五根,及独头识。
【注二】 众生知见:有邪有正,有大有小,有权有实,平常必假明了,及独头识,方能分别。现在因为多劫修习耳识圆通的缘故,不从五根及独头识而能心闻,所以後文说“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注三】 恒沙界外,表示他方世界之最远者,一个众生修行,也可以得到加持,何况就近的世界,众多的众生,可见是无所不加被了。发明普贤行者,是说先悟毗卢性海,後入普贤行门,这就是称性起修,遍法界,穷尽无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