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关于陈寅恪老先生的故事并不是广为传之的,可是偏偏最近陈寅恪和现代社会当下流行的“网红”扯在了一起,人们对此也是议论不断,各有各的看法。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在屏幕前面说一些没有具体依据的话,都不顾及在谈论一个人时必然要先了解其生平往事和为人品行,不负责任的肆意揣测确实不能称得上是君子,就连易中天也曾评论陈寅恪,说大多数人不过是伪装得能读懂他而已。陈寅恪文学渊博陈寅恪189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当时还是清朝末年期间于是陈寅恪便在家中的私塾进行学习,学的内容也都是四书五经、诗书文学、算术地理等等。一直到祖父去世后陈寅恪的家中办起了思益学堂,课程也增添了绘画、音乐等艺术课程,不再同类于当时其他的私塾学习。
文章插图
陈寅恪的家风教育是非常好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思益学堂采用的新式教学方法深得当时宣扬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文化官员的喜爱,也不教授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允许教师打骂学生。陈寅恪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不但自身国学知识渊博而且对于西方知识也多有了解,这就为他以后的作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2年陈寅恪跟随着兄长前往日本留学读书,读了没有几年因为患上了疾病只好回国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陈寅恪却始终觉得要想了解西方的文化,开阔视野还是应该去到外国学习,于是他便自费在德国、瑞士、法国等国家留学念书。在多年的外国留学经历中陈寅恪不仅深入研究东方古文字,还学会了梵、巴黎、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因此更加便利了他对于文字的研究。他这种博学进取的精神被老师们所赞扬,也让同辈的人们都十分佩服,甚至在陈寅恪刚刚回国后就被胡适推荐聘请为清华大学的导师,和其他的三位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随后陈寅恪便专心从事国家多数的研究工作,为了国家贡献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能够做到的一切,甚至在几次战争中有不少国家的人试图将陈寅恪收归到自己的队伍中都被陈寅恪坚定地拒绝,他是十分有气节的一个人。在建国后陈寅恪还专心地从事于各项研究工作中,为后人开路,1957年的陈寅恪开始患上了眼疾,但他仍然出版自己的文集。可惜的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后来国家动荡时期被毁坏了,但是他的一生可以说对于中国文学历史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都做了许多的贡献。
文章插图
陈寅恪不仅在学识上面十分认真,而且对待感情也是十分专一的,他的一生只有一位妻子那就是唐筼。唐筼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用心照顾着丈夫的起居生活,在丈夫辉煌成绩的背后默默付出,在丈夫生病无助的时候又给予安慰照顾,得此一人便是一生所幸,所以陈寅恪的一生也没有任何的绯闻。被人们议论纷纷的陈寅恪成为公众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先生却被人们突然之间盲目地追捧起来,成为了一位“公众人物”,也成为了那些对于陈寅恪颇有了解的文人学者口中“最不该成为公众人物的公众人物”。人们对于陈寅恪的了解可以说是零星半点,但是却有了铺天盖地的评论,有人说为何在国家建国初期所有的人都经过了政治改造。但是陈寅恪却不在这行列之中,而且在国家困难时期他还能顿顿饱餐、衣食无忧,还能被人们所敬重。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陈寅恪的祖父是陈宝箴,他可是当时光绪十分看重的“维新派重臣”, 手握着实权的大人物,这样显赫的地位家中有一些积蓄自然不足为奇。而且当时陈寅恪家中兴办学堂给人们启迪了新知识,而他自己又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学底蕴也自然被人们所敬重。另外一些人的看法是陈寅恪的一生没有什么学历证明,为什么能被许多大人物所钦佩,甚至被称作是“教授的教授”。其实这也是体现出来我们国人对于学历的一种十分看重的想法,如果我们看平淡一些,许多人的文化知识深厚但不一定就适合于参加应试考试,可能他们只是源于自己的喜好进行研究,就像陈寅恪他虽然没有学历证明。但是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开阔自己的视野,这种对于文学的了解和深入让不少人都为之钦佩,人们又何必再去纠结他是否拥有多高的学历呢。
推荐阅读
- 印度有种面值为0的钱,深得民众追捧,听到用法我不厚道的笑了
- 孔刘作品中的《香蜜》受到上万人的追捧,却被神作打败
- 阮元:“守正才优”的清廉典范|廉政悦读 |翻开这套“西南联大三部曲”看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怎么上课\",\"i10\":\"新书上架
- 陈寅恪考证华佗是五天外国之音,曹冲称象为假,谬矣!
- 鲁迅把陈寅恪当弟弟,陈却对2人友情十分回避,有何内幕?
- 陈寅恪给清华大学考生出考题, 上联 孙行者, 此人回答后立马被录取!
- 上世纪郭沫若提倡书横着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 王国维为何要投水自尽?溥仪说是被债主逼的,陈寅恪则称另有原因
- 古代女子的传奇,不仅美艳绝伦,更有才华,至今让后世追捧
- 她是烟花女子出身,然而十分有才华与气节,陈寅恪花十年为她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