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守正才优”的清廉典范|廉政悦读 |翻开这套“西南联大三部曲”看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怎么上课\",\"i10\":\"新书上架

提到广东学术史、教育史,就不能不谈及创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原址位于越秀山麓的学海堂,它曾一度是清代广东最高学府,走出了“海内通儒”陈澧、“经学博士”吴兰修、校勘大家曾钊和谭莹、诗坛名宿张维屏、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戊戌变法领导者之一梁启超等一批名垂青史的人物。它的创办者,是时任两广总督的清代鸿儒阮元。

 阮元:“守正才优”的清廉典范|廉政悦读 |翻开这套“西南联大三部曲”看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怎么上课\",\"i10\":\"新书上架
文章插图
△阮元半身像。扬州市家风展示馆供图
阮元(1764—1849),江苏扬州人,字伯元,号云(芸)台。阮元一生著述宏富,治学领域涵盖经学、金石、校勘乃至天文、历算、舆地、诗文等领域,“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清史稿·阮元传》)。在仕途上,阮元青年早达,活跃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舞台近半个世纪之久,被称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作为学者型官员,他将穷幽极微、求真务实、经世济用的治学原则贯穿于从政生涯,宦迹所到之处,均勤政廉明、治绩斐然,被道光皇帝称赞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严查亏空 实事求是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阮元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官宦之家,祖父阮玉堂为武进士出身,官至参将,为官清廉,以致退休后家无恒产。父亲阮承信虽经济窘迫,为人却古道热肠,乐善好施,且非常注重教育子女。阮元在纪念父母的祭文《显考湘圃府君显妣林夫人行状》中回忆,其自幼随母亲识文学诗,也时常听父亲讲述《资治通鉴》中“成败治乱,战阵谋略”的道理,兼习骑、射。父亲时常教导他,读书应当“明体达用,徒钻时艺无益”,也就是说,要以掌握义理、学以致用为目的,不可贪慕浮华、不切实际。
乾隆五十四年(1789),阮元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进修,后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散馆”毕业考试,获授编修一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翰林院、詹事府在职人员的考核中,他再一次展露才华,被乾隆皇帝亲擢为一等第一名。此后,阮元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官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
受长期从事经学研究之浸染,阮元在工作中形成了实事求是、勤勉缜密、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根据张鉴等人编撰《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嘉庆五年(1800)正月,阮元上任浙江巡抚后不久,便在清查府库时发现该省贪污、挪用、浪费公款成风,全省财政亏损竟高达白银四百多万两。
府库亏空案盘根错杂,时间跨度大,牵连甚广,许多岗位上的官员已换了几批人,涉案人员有的已被调任外地,有的已被革职,有的已经退休乃至辞世。尽管如此,阮元仍然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不畏艰辛,推动案件查处。同时下令严禁各级衙门从地方搜刮掠取,要求现任官员痛改前非、摒除浪费、崇俭黜奢,将节省下来的费用按月上交。经过阮元的大力整顿,各州县亏损款项逐步得以弥补。
同年,金华等多地爆发水灾,一些地方官员因怕被问责而瞒报灾情。而阮元却实事求是,立即将受灾实情禀报朝廷,为灾民争取到四十万石赈粮。为避免胥吏里长相互勾结营私舞弊,他令人将赈粮的发放时间、户名、数量等信息一一张榜公示,并亲赴受灾地区巡视,确保赈粮发放到位,沿途所到之处,灾民扶老携幼举家相迎,赞声载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