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五——读“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案思考笔记

腹胀是消化系统十分常见的症状 , 曾经肝炎在中国大地流行 , 西医学认为肝胆属于消化器官 , 中医也认为肝胆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 。 胆内贮存的胆汁直接参与饮食物的消化 , 而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 , 肝之疏泄功能又能调节胆汁的排泄 , 因而肝炎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
本案患者患慢性肝炎后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 , 口微苦 , 食后胃脘满闷腹胀 , 干噫食臭 , 午后脘部胀甚 , 矢气不畅 , 甚则烦闷懒言 , 大便溏 , 日2-4次 , 多至5次 , 无腹痛 , 精神疲惫 , 睡眠不佳 , 肝区时痛 。 然而这些症状西药治疗8月仍未获效 。 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尤其是一些消化系统症状改善有时确实不理想 , 而中医却有较大优势 , 这得益于中医的整体观念 。 中医在认识这些症状时 , 是从脾胃、肝胆等脏腑之间的功能关系着手 , 以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来分析 , 试图从根本上调整、恢复人体的消化功能 , 这比西医从局部、对症治疗的角度要高明 。
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五——读“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案思考笔记文章插图
患者舌苔白润微黄 , 脉沉而有力 , 右关略虚 , 岳老辨为寒热夹杂的半夏泻心汤证 , 服药40余剂 , 症状基本消失 。 我们来看岳老的处方:党参9g , 清半夏9g , 干姜4.5g , 炙甘草4.5g , 黄芩9g , 黄连3g , 大枣4枚(擘) 。 以水500ml煎至300ml , 去滓再煎取200ml , 早晚分服 , 日1剂 。
从组成来看 , 岳老使用的是原方 , 没有一味加减 , 只是药物分量有所调整 。 干姜、甘草减半 , 而半夏没有用较大量 。 虽然我们学习经方时强调要注意药物剂量的比例 , 但也不能一成不变 , 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 才能丝丝入扣 , 取得好疗效 。 半夏泻心汤中干姜辛温 , 其用量要根据寒之轻重而变化 , 芩、连苦寒 , 用量要依据热之轻重而增减 。 这个寒热错杂 , 究竟怎么理解呢?曾经一个老师告诉我 , 这是脾寒胃热 , 可谓提纲挈领 , 大家可以参考 。 治疗腹胀 , 现在我们常加用枳壳、厚朴、陈皮、木香之类以行气消胀 , 但此案并不用这类药物 , 也能达到满意临床疗效 ,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行气消胀类药物有加用的必要吗?如果不用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 加用岂不是画蛇添足 , 徒增患者费用?如今中医开方 , 少则十几味 , 多则几十味 , 大方趋势明显 , 实不可取 。 当然 , 我不是说经方不需要加减 , 但应该适度 。
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五——读“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案思考笔记文章插图
中药
另外 , 有一点大家最容易忽视 , 就是煎服方法——去滓再煎 。 岳老煎法遵仲景 , 也是采取去滓再煎 , 得药液200ml , 分2次服 , 则一次仅100ml 。 去滓再煎确有科学之处 , 并非故弄玄虚 , 大家不要小视 。 很多研究文献都有证明 , 去滓再煎较传统煎服法 , 能增加有效成分 , 提高疗效 。 很多植物药材在浸泡、煎煮后会变得疏松 , 容易吸附药汁 , 在高度浓缩药液的情况下会浪费药材 。 再者 , 去滓再煎使药液浓缩 , 服用量小 , 还可减少胃肠不适 。
煎药时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 《伤寒论》原文是“以水一斗 , 煮取六升 , 去滓 , 再煎取三升” , 一斗是十升 , 由十升煎至六升 , 再煎至三升 , 用时肯定不会短 , 有人专门研究过 , 大约需40-50分钟 。 当辨证准确而临床疗效不佳时 , 大家不妨看看煎药方法、煎药时间是不是有问题 。
医案中患者次年症状又复发 , 这次先处方半夏泻心汤不效 , 可见同一患者 , 相同的症状 , 但证是会发生变化的 。 大师也有辨证不确之时 ,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不足为怪 。 好在及时调整思路 , 获得显效 。
【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五——读“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案思考笔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