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腹诊,用好大柴胡

来源:中医书友会
大柴胡汤证图解(附三方)
原著/(日)稻叶克 , 和久田寅
【看图学腹诊,用好大柴胡】如图36所示:胸胁满 , 心下急 , 其动应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难、上腹紧而满、或腹痛、或不紧而满痛者 , 此属大柴胡汤之腹证 。
看图学腹诊,用好大柴胡文章插图
大柴胡汤 , 乃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 , 增生姜之量而成 , 其病情腹状较小柴胡证为甚 , 故称大柴胡 。
就其方意而析之 , 谓心下急、或痞硬者 , 为内实之渐也 。 水气尚停于胃外 , 故而呕不止 。 于小柴胡汤中之柴胡、半夏、黄芩、生姜、大枣不变 , 更稍加作用于阳明之枳实 , 大黄 , 以达内外 。 其加芍药者 , 是为缓其满痛、拘急之用 。
《伤寒论》曰:“太阳病 , 过经十余日 , 反二三下之 , 后四五日 , 柴胡证仍在者 , 先与小柴胡汤 。 ”
过经之经即经络也 。 过十二日故名曰过十余日 。 过者 , 经历之意 。 至十日以上 , 疼痛不变 , 故有过去之意 。 日数虽久 , 亦当随证治之 。 已过之日 , 不只一次、反二三下之 , 是反其治也 。 下之后 , 又过四五日 , 若柴胡证仍在者 , 不必拘泥于日数 , 当据其证 , 先与小柴胡汤 , 其病即去 。 仍在者 , 即与未误下之前证候相同 , 仍为柴胡证之意 。
呕不止 , 心下急 , 郁郁微烦者 , 未欲解也 。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
始见之呕 , 与小柴胡汤仍不止而心下急;始见之心烦 , 转为郁郁微烦 , 即与小柴胡汤仍不解也 。 其心下急 , 烦而微者 , 乃内实之候也 。 若不下则难愈 。 然则仍呕不止者 , 并非承气之证 , 仍为柴胡证 。 故于柴胡方中加枳实大黄下之则愈 。 呕不止者 , 增生姜之量 , 呕烦即前述之小柴胡汤证 。 大柴胡汤谓“与”而不谓“主之” , 以示若属真内实者 , 后当以承气治之 。 然而 , 此属太阳之缓病 , 不耐其俊攻 , 下之则愈 , 故略加枳实大黄 。 又案:读此论 , 应知若属胃实轻证 , 纵下之亦无益 。
又 , 大柴胡汤腹证 , 已及于心下 , 当与结胸证别之 。
《伤寒论》曰:“伤寒十余日 , 热结在里 , 复往来寒热者 , 与大柴胡汤 。 但结胸而无大热者 , 此为水结在胸胁也 。 但头微汗出者 , 大陷胸汤主之 。 ”
伤寒十余日 , 热结在里 , 其病渐进 , 十余日为其约数也 。 若成结胸 , 其热沉伏而不得外出 , 此病之前 , 发往来寒热 , 虽则一旦热止 , 热结在里 , 而又往来寒热复如前者 , 以其非真热结 。 即使热结心下 , 但以证互察而别之 , 与大柴胡汤 , 其或愈、或成结胸、比较验之即可明矣 。
“但结胸 , 无大热者”一句 , 为错简 , 与下之“但头微汗出者”一句易之 。 其它可通 。 但头微汗出者 , 虽似热结 , 但非结热 。 尚若有冲逆之候 , 此乃水结在胸胁 , 非结热也 。
但结胸 , 心下硬满而表无大热 , 沉伏于里者 , 始成结胸 , 大陷胸汤主之 。 然则 , 复往来寒热者 , 是结于心下 , 似结胸而非真结胸 。 故当细辨大柴胡、大陷胸二证 。
然 , 此证以大柴胡汤不解时 , 是否成真结胸 , 应据证而辨之 。 此热结在里 , 虽非明言其位 , 但推而应知 , 当在心下 。
又 , 大柴胡汤证 , 虽以心下急 , 不大便为主 , 然应其变 , 亦有用于下利者 。 所谓疫邪、或痢病等亦常有之 。 乃因邪气迫里 , 水气内趋所致 。
《伤寒论》曰:“伤寒发热 , 汗出不解 , 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者 , 大柴胡汤主之 。 ”
伤寒之发热 , 以其表证而治当发汗 , 汗出当解而不解 , 反心下痞、按之硬者 , 似结热 。 热结者不当见呕 , 亦不应下利 , 今见此二证者 , 乃因邪热迫于胃口 , 水饮趋于胃中 。 然则 , 以其邪尚在胃外 , 水气积于胸胁 , 故见呃逆呕吐 。 是故 , 尽管下利 , 仍用大柴胡汤、以泻其内外之邪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