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5月27日 , 作为中原屏障的山海关门户大开 , 大明总兵吴三桂联合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内外夹击李自成起义军 , 大顺政权溃不成军 , 只得撤出京师 。自此 , 中原因吴三桂的举动而发生彻底改变——清朝入主中原后迅速荡平其余政权 ,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治政权 。
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处
时至今日 , 人们依旧对“明末第一汉奸”吴三桂的行为争议不止 , 围绕其降清理由更是莫衷一是 。要想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 首先要联系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4月25日 , 李自成攻占京师 , 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 。此前半月 , 崇祯皇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超品) , 并急召其率军回护京畿 。然而吴三桂却故意缓慢行军 , 结果大军刚过山海关便得到崇祯皇帝驾崩的消息 , 于是他又转身退踞山海关 , 以观事态发展 。
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与此同时 , 清军也在多尔衮的带领下直逼山海关 。于是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成为大顺和满清都极力争取的对象 , 无论其加入哪一方 , 都将彻底改变战局和最终成败 。同年5月9日 , 吴三桂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归降大顺政权 。五天后吴三桂突然翻脸 , 公然投靠多尔衮 , 并联合清军阻击李自成亲率的大顺军 , 最终攻入北京 , 因功勋卓著获封平西王 。这一选择 , 为其“赢得了”汉奸之名 。
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吴三桂、陈圆圆塑像
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种说法则是吴三桂受到亲友招降而投靠满清 , 这一说法相比之下有迹可循 , 可信度较高 。自大顺军攻入京师、崇祯皇帝自缢后 , 许多明朝遗臣都开始积极寻找新主 。抗清将领洪承畴和吴三桂之舅祖大寿先后投降满清 , 都得到了皇太极的极高礼遇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正好两面受敌 , 处境极为艰难 , 于是经不住亲友游说 , 便率部投降满清 。
不过在笔者看来 , 这些说法听上去都有道理 , 但却都不是吴三桂归降的真相 。吴三桂作为一代枭雄 , 绝不会仅仅因为女人和亲友而置自己及军队的前程于不顾 。从吴三桂在大顺、满清之间长达一月的政治投机行为可以看出 , 他是一个冷静理智的投机者 , 不可能贸然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客观地说 , 农民起义军和满洲八旗相比 , 后者实力更为强大 , 而且军纪严明、统率得当 。与其选择大顺自取灭亡 , 不如投靠满清前途光明 。
明朝|此人本是明朝诏封贵族, 两大敌对政权争相讨好, 最后沦为千古笑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闯王”李自成蜡像
事实上 , 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后 , 为筹集战争经费 , 放任部下肆意抓捕旧朝大臣 , 骚扰百姓 。但为招降吴三桂便对其父亲及家人还算优待 , 并许诺吴三桂丰厚待遇 。吴三桂迫于压力同意归降大顺 。但是私底下又秘密同多尔衮求助 , 不惜以黄河南北分治作为条件 。多尔衮为拉拢吴三桂 , 许以藩王高位和大量财宝 。
可惜的是 , 聪明反被聪明误 。多尔衮在吴三桂同李自成谈判时 , 突然率兵袭击大顺军 , 导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谈判破裂 。李自成下意识认为吴三桂已同多尔衮结盟 , 与自己谈判只是瞒天过海之计 , 恼怒之下便下诏杀害扣押的吴三桂亲眷 。至此 , 吴三桂除降清外别无退路 。当然 , 这一悲剧的诞生也与李自成本身有关 。由于起义军并未摆脱小农思想 , 也缺乏大局观念和严明军纪 , 因此大顺政权无法维护统治稳定 , 在京师的恶行也早已让京师百姓痛恨不已 。民心已失 , 大业难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