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的秘术——提胃法
“提胃法”是运用古代辅助行针手法——“搓法” , 一味施行单向捻转 , 致使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人为滞针的现象 , 而实施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 。 滞针可使行针、出针均感困难 , 患者也感觉疼痛 。 因此 , 滞针现象一直是作为针刺异常情况记载于针灸医籍(包括现今教科书)中的 。 但是如果利用好了这个“滞针现象” , 针刺效果也会令人相当满意 。
提胃法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治疗很多韧带松弛的疾病 , 如胃下垂、子宫下垂、弹响髋、肩锁关节松弛等 , 由于最早期是应用于胃下垂的 , 效果较明显 , 所以就以提胃法著称 , 提胃法一般得用较长的毫针 , 所有又称“长针提胃法” , 此法给韧带松弛类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 。 下面我就以胃下垂为例介绍提胃法 。
文章插图
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角隅或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以下 , 胃下极位于髂嵴连线下6cm以上) , 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 多发生于身体瘦弱、从事站立工作的瘦高女性(如教师、营业员等) 。 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弛所致 。 本病主要因为素体脾胃虚弱或长期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 , 脾虚气陷 , 肌肉不坚 , 无力托举胃体而成 。
【主要穴位】提胃(中脘穴旁开4寸)、升胃(下脘穴旁开4寸) , 均为双穴;配穴:中脘、气海、百会、胃俞、脾俞、足三里;加减: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者加公孙、内关;嗳气、喜叹息者加太冲、期门 。
文章插图
【具体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 26~28号5~6寸长的毫针分别从提胃、升胃穴朝肚脐(或脐下)方向斜刺 , 得气后先用行针辅助手法——搓法 , 造成人为“滞针”现象 , 然后双手持针柄向上提拉30~50下(也可以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接电针仪 , 用断续波中强刺激3~5分钟 , 以腹肌出现阵发性规律收缩为佳) 。 间歇5分钟左右再重复进行 , 反复操作3~5次 。 最后将针按反方向单向捻转 , 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
配穴及加减穴均常规针刺 , 配穴均用补法 , 加减穴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腹部和背部穴针后加灸或加拔火罐、每日1次 , 两周为1个疗程 。
文章插图
【针灸中的秘术——提胃法】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病程稍长 , 必须坚持治疗 。 饮食有节 , 起居有时 , 调畅情志 , 对本病治疗有重要作用 。 在治疗期间及病愈之后 , 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及生活起居 , 切忌生冷、辛辣等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 饭后需(卧床)休息0.5~1小时,以配合治疗 , 减少复发,巩固疗效 。
胃下垂病变在胃,故取胃脘腹局部的奇穴一一提胃和升胃 , 再人为产生滞针状态后配合反复提拉 , 可加大腹肌的紧张度 , 有利于胃下垂的回升 。 胃之募穴中院合胃之背俞穴胃俞、下合穴足三里补益胃气;脾俞、气海以健脾益气、补中和胃;百会可升阳提气 。 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者加公孙、内关和降胃气;嗳气、喜叹息者加太冲、期门疏肝理气 。
文章插图
笔者体会:一般胃下垂的病人比较偏瘦 , 还是应该缓慢进针 , 避免脏器损伤的 。 刺入方向的问题 , 应该熟读解剖学了解韧带的位置走形 , 与传统针灸不一样的是 , 可以专门往韧带上刺入 , 例如肩锁关节半脱位 , 主穴为巨骨穴 , 刺入的时候要向前外侧 , 刺向喙肱韧带 , 防止刺入胸膜腔内 , 三寸针就够了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皮肤屏障|皮肤科专家眼中的理想肌肤:脸皮“厚”一点
- 肩周炎、肩袖损伤怎么治?如果不做手术,通过针灸要怎么选穴
- 丁药园|在发明眼镜几百年前就得了近视,古人要怎么应对工作生活中的不便
- 渭南市第二医院神经脊柱外科: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二)
- 阿尔茨海默病|这道痴呆测试我服了:10秒能找到图中的狼,说明你的大脑很健康!
- 韭菜叶|蔬菜中的补钙冠军,钙是牛奶6倍,比牛奶好吸收,冬天多给孩子吃
- 绍兴市民速看!血液中的氧气“搬运工”——血红蛋白
- 针灸|入选非遗十周年 中医针灸再出发
- 运动|福州一中年女子诊所治腰痛后,腰间莫名鼓起巴掌大包,肌肉出现细菌溶解,竟是针灸所致
- 失眠了?中医针灸治疗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