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40多岁患癌晚期,我为什么必须要活着?( 三 )


“手术做的成功 , 加上我平时配合好 。 ”王川称 , 每天在病房 , 每次看到王锡山医生是我最高兴、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
关于为什么接收不确定性那么大的患者?王锡山告诉采访人员:“德不近佛者不能为医 。 这句话是我一直勉励自己和所有学生的话 , 但是其实治疗肿瘤的外科医生 , 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刀尖上舞蹈的 , 因为这类患者的命、他未来还能活多久 , 生存质量都握在医生手里 。 ”
“第一次见到王川的时候 , 就能看出来他个人状态都已经很不好了 。 ”王锡山解释 , “后来我和科室里的两个主任一起商量 , 怎么才能找到机会再去救一救 , 后来发现必须动一个腹部基本上全剖开的大手术 , 有很大风险 。 ”
“和患者沟通以后 , 发现他自己也特别想试试 ,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一直在说 , 我想活着 , 有希望就要试 。 ”王锡山告诉采访人员 , 因为他确实很年轻 , 求生欲望特别强 , 我认为人命至关重要 , 开始为其做了手术 , 术后患者康复特别好 , 晚期患者能基本治愈基本上可以说是个奇迹 。
九个半小时的手术王川做了一场脖子以下到腹部全部剖开从十二指肠到直肠贯穿的高风险手术 。 “他此类癌症中几乎没有的奇迹病例 , 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求生欲 。 ”王锡山说 。
“手术长达九个半小时 。 ”王川说 。 “那时我的精神状态特别好 , 我知道手术就是希望 。 ”
王川夫妻租在医科院肿瘤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的三楼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次从11月29日入住 , 租到了12月2日 , 因为这期间需要去医院做检查及进行手术后二次化疗 。
王川|40多岁患癌晚期,我为什么必须要活着?文章插图
王川为感谢医生做了一个“德艺双馨”匾 。 受访者供图王川为感谢医生做了一个“德艺双馨”匾 。 受访者供图
“与我差不多同时动手术的几位患者中 , 我病情是最严重的 , 但却是恢复最快的 , ”王川自豪地告诉采访人员 , 手术后 , 等到我慢慢可以下床移动时 , 我就开始地扶着墙走 , 自己推着输液 , 挪一点是一点 。
“虽然刚开始走的时候 , 走几步就会喘气 , 我若是稍微矫情一点点 , 就会选择歇着或者等过一两天再走路 , 但我不能就这样放弃 , ”王川称 , 手术后因为他只想好好活着 , 但凡任何对恢复有用的事情 , 他都努力去做 。
“刚开始 , 在医院的病房内 , 从几百米到一两公里 , 最后到六七公里 。 ”王川解释 , 医生护士建议走路 , 每天早上 , 我将近五点就起来走 , 走到7点左右 。 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
“我进手术室的时候 , 其实一点都不害怕 , 当我面对生与死的时候 , 我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 , 我相信医生 。 我不害怕就有希望 , 害怕有什么用呢 , 这个时候应该完全信任医生 。 因为你没有其他人可以信任 。 ”
“医生把我喊醒 , 我知道自己醒了 , 也知道已经获救了 , 当时眼泪就止不住 。 第二天在重症监护室 , 王锡山摸着我的手 , 和我说 , 给你做干净了 , 全部都切干净了 。 我脑海中 , 一直回响着‘切干净了’这几个字 。 ”
“坚持前五年 , 五年过去了 , 再坚持十年 , 慢慢地 , 你就胜利了 。 我们会时刻关注着的 。 ”王川告诉采访人员 , “当我听到医生这样和我说 , 我就知道 , 这将是我之后努力的动力 。 我会保持良好的心态 , 注意身体 , 好好生活 , 现在我就啥也不想 , 就配合医生化疗吃药 。 ”
王川称 , “从最初的痛苦、难受 , 到后来的幸福 , 现在心情豁然开朗 。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
王锡山说 , 目前 ,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外科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手段 。 但外科不是万能的 , 对于晚期肿瘤外科医生也是束手无策 。 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诞生为外科医生的创新和改变术式提供了空间 。 只要微创操作技能与团队配合达到一定程度 , 当遇到合适的病人、病情 , 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微创手术 , 诸如便秘、巨大腺瘤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