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磨磨蹭蹭和充耳不闻来拒绝父母的要求,啥原因?
【孩子以磨磨蹭蹭和充耳不闻来拒绝父母的要求,啥原因?】我们并不怕孩子们说出口的拒绝 , 因为孩子只要开口 , 我们就有可能明白他在想什么 , 想要什么 。
但是有时候 , 孩子拒绝父母要求的方式 , 不是直接明确地说不 , 他们会在行为上拒绝父母的要求 。
比方说 , 每次临出门前 , 父母都不停地催孩子快一点快一点 , 上学要迟到了 。 孩子仍旧磨磨蹭蹭 , 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 。
父母忍无可忍之下会大发雷霆 , 把孩子给臭骂一顿 。
文章插图
又比如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充耳未闻 , 像是把父母屏蔽或者隔离了一样 。
以磨磨蹭蹭和充耳不闻来回应父母的要求 , 是孩子们无声的拒绝 。
在心理学中 , 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这类行为 , 叫做“被动攻击” 。
什么是“被动攻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到攻击 , 背后通常都隐藏着强烈的愤怒或者不满 , 而“攻击”是这种情绪的外化 , 它指向那些让自己愤怒和不满的对象 。
在儿童身上常见的攻击行为诸如动手打人 , 推人 , 踢人 , 或者张嘴骂人 。 这类的攻击是主动的 , 外显的 , 很容易被识别和发现 。
而被动攻击则与它相反 , 因为它看上去根本不是攻击 , 没有任何直接让对方身体或者心理受伤的行为 。 它是内隐的 , 不易发现的 , 因此被称为被动攻击 。
文章插图
被动攻击通常发生在弱势和强势个体之间 。
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 , 孩子是明显的弱势方 , 在生理心理上都不如父母成熟 , 也不具备父母的权威 。
很多时候 , 孩子不敢对父母直接表达愤怒和不满 , 直接告诉父母我生气了 , 我不高兴了 , 因为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情 。
当然 , 直接表达愤怒和背后的原因是也是一种能力 , 是一种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的能力 。
对孩子而言 , 很多时候 , 他们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
他们可能都没法分辨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 , 可以用什么语言来对应 , 以及是什么导致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情绪 。
可是情绪的世界很有意思 , 它好像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 产生之后不会消失 , 它需要宣泄和表达 , 需要让别人看见 。
当愤怒的主人不敢表达或者不能表达 , 或者不敢与不能叠加之时 , 被动攻击便成为主人表达愤怒的途径 。
对父母的要求充耳不闻 , 或者看上去遵循了父母的要求 , 但要么磨磨蹭蹭 , 要么质量不好 , 父母会着急、生气、抓狂 , 或者是失望、难过 。
好像这样 , 他们的愤怒就得到了表达 , 他们下意识里“报复”了让他们感到愤怒的爸爸妈妈 。
愤怒从何而来?被动攻击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很难识别 。
爸爸妈妈很难联想到孩子对父母要求的事情表现地磨蹭拖拉 , 完成质量参差不齐 , 或者压根不回应父母的要求是在表达他们的愤怒 。
那听到这里爸妈们一定会问 , 这些愤怒都是从何而来?
要锁定愤怒不满的来源 , 需要父母们后退一步 , 从家庭系统的互动中寻找答案 。
每个人 , 包括孩子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 , 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 , 会带来更多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 如果得不到满足 , 便会带来很多消极的情绪体验 , 诸如挫败 , 愤怒 , 伤心等等 。
这些心理需求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是自主感 , 也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需要;
其二是胜任感 , 即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做好 , 可以做成功的心理需要;
其三是连接感 , 是说希望能跟周围的人有情感上的互动 , 得到他们的支持 。
爸妈们不妨从这三方面入手 , 评估一下家庭成员的互动中 , 孩子这三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了吗?可以尝试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
- 当心!这些危险的“解压玩具”,你孩子手边有吗?
- 莲藕和鸡肉的美味新吃法,简单营养,好吃解馋,孩子爱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