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识字不读书,“有文化”也可等于“没文化”

课本|识字不读书,“有文化”也可等于“没文化”
本文图片

有与无 , 乃事物的两极 , 岂可等而论之?请听我慢慢说 。
我的这个想头 , 是从上世纪中叶的“扫盲”概念起始 。 那时 , “目不识丁”或曰“睁眼瞎” , 谓之“没文化” 。 没文化 , 即不识字 。 经过了扫盲 , 识得“刀马牛羊” , 能读书看报了 , 就不叫文盲了 , 就算“有文化”了 。
【课本|识字不读书,“有文化”也可等于“没文化”】照这个概念说 , 当下 , 国人几乎没有“没文化”的了 。 但我说 , 识了字的“有文化” , 有时完全可以跟不识字的“没文化”划等号 。
为啥?道理也简单 。 文字是工具 , 是记录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 。 拥有了这工具 , 接着就“刀枪入库 , 马放南山” , 不再使用 , 那还不是跟没有一个样?就算把四万字的康熙字典都背了下来 , 却不用这些字去认识世界 , 那有什么用?
我见过一些家庭 , 倒是晓得拿书架做装饰 , 可一看 , 不过是课本展览 。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 , 课本保存得好齐全 , 别的书大抵没有 。 可见 , 出了校门 , 得了饭碗 , 就不再买书、读书 , 戛然而止了 。 再看全球每年人均读书的册数和所用时间的统计 , 我们的数字并不乐观 。 由此可窥 , 的确有太多的人完成了“读书为吃饭”的大任之后 , 就划了休止符 。
不读书了 , 从此以后做什么、想什么呢 , 就是居家过日子 , 上网也多是买东西、刷视频 , 如此这般 , 大字识了一箩筐的人跟大半个世纪前的“扫盲对象”还有啥区别?甚者再跟古人比一比 , 拥有智能手机然而整天刷视频看水剧的当代人就一定比“囊映雪”“凿壁偷光”的古代读书人更“有文化”?
唠叨这些 , 就是想提醒识了字然而从此不读书的各位注意一个问题:识了字 , 脱了“贫” , 不要再“返贫” 。 识字的要义是获得阅读能力 , 但如果习得技能后就跟阅读说拜拜 , 当初花大力气识字的意义何在呢?好比购置了锄头然而从来不锄地 , 跟家里压根没有锄头没什么不同 。 那么 , 对于这些识了字但“没文化”的 , 要不要“扫盲”呢 , 我说 , 不必了 。 只需“重启”阅读能力 , 把废弃的锄头除锈磨光 , 多去“锄地”即可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 李景阳
编辑:汤华臻
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