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杨向荣:狄更斯的小说为何魅力长存( 三 )


书城杂志|杨向荣:狄更斯的小说为何魅力长存
本文插图

《匹克威克外传》
刘凯 芳
译林出版社 2002年版
我们说狄更斯年纪轻轻其处女作就具备了伟大的气象 , 还因为这部作品创造出了三百个左右的人物 , 他们群集在匹克威克的世界 , 这些人物的活动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细节 。 这个世界是活动的世界 , 因为这个世界是天真而必然会闹笑话的匹克威克先生及其信徒们漫游走出来的世界 。 我们无法想象这不是一个嘈杂喧闹的世界 , 很难想象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寂静得像无菌的温室 , 连蜜蜂的嗡嗡声都听不到 。 这些人物举止怪异 , 行为难测 , 念头荒诞不经 , 语言刁钻 , 出其不意 , 构成人间的种种笑闹 。 然而 , 狄更斯在讲述喧闹和可笑时用的却是低调克制甚至严肃的口吻 , 反而强化了小说中发生的事件的幽默性 , 让人哑然失笑 。 众多荒唐的人物加上同样被作者赋予荒谬性的无生命物体 , 撑起这部小说的世界 。
1

1
当我们细究狄更斯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魅力时 , 如果超脱出来观察 , 会看到某种奇怪的双重性或者矛盾 。 我看到过一句矛盾而有趣的对狄更斯的评论 , 说他总是现实主义 , 但却鲜有真实 。 按照我所学习过的正统文学理论的说法 , 现实主义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真实 , 但是在狄更斯这里真实却采取了超越真实的形式 。 我理解 , 狄更斯是在构筑世界——虽然不见得非常自觉 ——是自然地呈现世界或者生活 。 狄更斯用自己记忆的仓库建构起生活中人为的种种处境、宏大世界 , 充满了人的生命力 , 但是却并非借助人的本能去激发和推动这个世界或者生活去发展、前进 。 有人曾形象地说 , 狄更斯交给我们一台显微镜 , 我们激动地凝神观察那发生在他的奇思异想世界中的奇遇 , 那奇遇完美地前后一致 , 但却经常奇怪地充满暴力和怪诞 。 他的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 我们对这种逼真的表演始终兴趣盎然 , 完全意识不到那是表演 。 因此我们不去追究其中人物是否真有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 是否具有社会的合理性 , 是否跟我们真人相似 , 就像堂吉诃德 , 他经历的很多细节可能是真实的 , 但他是我们当中某个人的逼真写照吗?狄更斯的人物是对现实的超现实想象和夸张塑造 , 是创造出来的 。 他们的来源有三 , 现实的观察、记忆和传奇故事 , 他们是这三个方面的熔炼 。 但是 , 所有这一切的交织不是来自天上 , 而是来自现实的想象 。
狄更斯无论如何驰骋其天才和智力 , 如何随心所欲地搅拌和剪裁素材 , 如何创造了一个社会万花筒般的仙境 , 他都是在现实世界这个巨大无比的画幅上挥毫 , 或者消耗其才智 。 他在驰骋的时候动员了因此也穷尽了各种才智和情感 。 他带领我们穿越形形色色的万花筒仙境时 , 没有老实地用单一的理性或者单一的情感来描写这些社会仙境 , 而是时而搞笑 , 时而伤感 , 时而恐怖 , 时而批判 , 时而博爱 , 时而讥讽 , 时而锋利如剃刀 , 时而深刻如哲学 。 至于何时用什么样的时而 , 完全取决于他到达了万花筒的什么境地 , 以及他的智力在那个时刻允许他做出什么样的发挥 。 幸运的是 , 我们没有看到这些时而有太多斧凿的痕迹 , 虽然他已经如庄子向往的那般运斤成风 。 我想这就是大师的成熟智慧 , 虽然这个大师只有二十四岁 。
我们众口同声说狄更斯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时候 , 恐怕对他天外来仙般的非现实主义要素有所低估 。 现实主义常有 , 批判现实主义亦常有 , 天外飞仙般的非现实主义则不常有 , 那部分可能决定了狄更斯作品的魅力 。 狄更斯的人物是社会万花筒中的人物 , 与其说他给了我们一台显微镜 , 他更像是给了我们好多个万花筒 , 在喧闹的万花筒里 , 他的人物穿着现实主义的外衣 , 但幻化出无限的璀璨变化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