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胡惟庸和刘伯温谁先死的?胡惟庸与刘伯温的关系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伯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
元末,中国历史走入了战火纷飞、饿殍满地的时代,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中原百姓民不聊生,推翻暴元,力图重建汉室江山的义军风起云涌 。在遍地义军之中,朱元璋和他的部下脱颖而出,最终消灭暴元,击败其他义军,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明王朝 。
自唐末以来,汉族皇权式微,饱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之苦,明朝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这种局面 。对外,明朝的铁骑把曾经不可一世的黄金家族打的望风逃窜,对内社会安定经济恢复,这是朱元璋和他的开国武将、治世能臣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
而在所有开国元勋中,刘伯温无疑称得上大明第一智者,洪武之治的幕后第一推手 。
(一)卓越的军事谋略
刘伯温刚刚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只是韩林儿手下一路军的元帅罢了,韩林儿自称是大宋皇室的后代,大英雄朱元璋都要遥拜这位小明王,但刘伯温毫不在意,说韩林儿就是一个牧童,有什么值得尊敬的 。
刘伯温刚刚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向他询问进兵的策略,刘伯温敏锐地指出,张士诚外强中干、徒有虚名,根本不值一提,只有陈友谅阴险狡诈,必须尽快剪除,打败陈友谅张士诚便可一举平定 。
刘伯温的想法让朱元璋眼前一亮,当时陈友谅大军来犯,朱元璋的部队人心惶惶,将士们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抵抗,莫衷一是 。刘伯温瞪着眼睛,大声喝道:说要投降的都可以杀掉 。之后,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趁着陈友谅骄傲自满,尤其深入,然后阻断他的退路,就可以将他围歼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果然将陈友谅打得大败而逃 。

明朝胡惟庸和刘伯温谁先死的?胡惟庸与刘伯温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不久,陈友谅又占据了安庆,朱元璋亲自带兵救援,激战之后还是不能夺回安庆 。刘伯温又提出新的计策,这一次是围魏救赵之策,朱元璋解了安庆之围,率兵直奔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的老巢,此刻城中空虚,抵抗不得,只好投降 。陈友谅见大本营都被朱元璋拿下了,也无心恋战,只好带兵逃往武昌 。
最终,朱元璋迎来了和陈友谅的决战,在鄱阳湖上,双方投入了全部的兵力,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大战持续了整整三天,双方未分胜负,刘伯温又向朱元璋建议,把军队转移到鄱阳湖湖口,堵住陈友谅军队的出口,之后再与陈友谅大战,陈友谅全军覆没,在逃跑途中死去,朱元璋终于消灭了最大的劲敌,向着帝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
(二)出色的政治才华
刘伯温主张以民为本,宽仁治下,刘伯温极力主张为官清廉,轻徭薄赋,与百姓休养生
息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一直有个心愿,想要在自己的老家凤阳建立中都,对此刘伯温极力反对,他认为国家刚刚建立,没有能力承担建立中都的巨大消耗 。同时,王保保还手握重兵,应该把有限的钱粮用在对付王保保上面 。但是很遗憾,朱元璋并没有把刘伯温的想法放在心上,而是在临濠大兴土木,和王保保的较量也吃了败仗,不得已,六年之后只好停工,劳民伤财 。而这也显示了刘伯温的长远眼光 。
刘伯温在明朝开国之后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不再京城的时候,就让刘伯温和李善长共同主持朝政 。刘伯温认为唐宋之所以衰落就是法度不明,于是他极力鼓励御史言官弹劾百官过失,不管对方是多么的位高权重,只要触犯大明法律,刘伯温就要报告给太子,按律查处 。为了公正执法,刘伯温甚至得罪了大明第一开国功臣李善长,而这也为他日后仕途坎坷埋下了伏笔 。
明朝胡惟庸和刘伯温谁先死的?胡惟庸与刘伯温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三)独到的识人之智
众所周知,洪武一朝,宰相的命运都是因为触犯国法而身首异处,下场凄惨 。
而刘伯温也很早地看出这些人不能胜任宰相的职位 。
朱元璋曾经向刘伯温问询他对宰相人选的看法,当问到杨宪的时候,刘伯温回答说,杨
宪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宰相的心胸,做事情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掺进去,不能客观公正 。朱元璋问他汪广洋怎么样,刘伯温回答说他还不如杨宪呢 。等到问到胡惟庸的时候,刘伯温干脆回答说,宰相就是驾车的马,我担心胡惟庸连马车都得掀翻了 。
朱元璋并没有听从刘伯温的建议,而是先后任命这三个人为丞相,结果三人都被诛杀,而被刘伯温担心掀翻马车的胡惟庸下场最为惨烈,被他连累致死的臣民有数万之多,明初开国元勋基本上因为胡惟庸案而被诛除殆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