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车|频频召回,新势力的结症在哪?


最新造车新势力们的声量很大 , 但很遗憾 , 无一新闻与“正面”和“积极”挂钩 。
10月27日晚9点 , 北京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院内的一起自燃事件 , 让本就焦头烂额的威马汽车再度陷入危机 , 然而算上浙江温州和福建邵武两起 , 这已是一个月内的第四起威马自燃事件 。
17个小时 , 威马再度发布官方回应 , 称自燃事件源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 , 导致动力电池异常析锂 , 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 , 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
辣评车|频频召回,新势力的结症在哪?
本文插图
随后威马宣布立即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 , 搭载了型号为ZNP3914895A-75A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马汽车产品 , 共计1282辆 。
就在威马汽车自燃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 , 理想也宣布“召回” 。 据官方数据显示 , 截至十月末 , 理想One一共累积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近百起 , 其中10起出现前桥下摆臂球头脱销情况 。 对此 , 理想汽车官方宣布将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挂下摆臂球销 , 且针对2020年6月1日前的生产批次 。
辣评车|频频召回,新势力的结症在哪?
本文插图
此后理想汽车表示经过“升级”后 , 球头脱出率降低至3% , 达到同级车型的相同水准 , 同时 , 理想汽车将为车主免费升级底盘后护板 , 从玻璃纤维护板升级为金属护板 。
对于此次所谓的“升级” , 引发了舆论一边倒的吐槽 , 能以“升级”取代“召回” , 把前批次产品设计缺陷补足 , 也的确是“互联网思维的”真知灼见 。
不过 , 这种试图扭转舆论的做法 , 理想汽车并不是第一个 。
辣评车|频频召回,新势力的结症在哪?
本文插图
犹记得2013年 , 公司尚未发展壮大的特斯拉也有类似操作 。 彼时Model S于6周内接连发生三起起火事故 , 这一度为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蒙上重重阴影 , 并且一度导致二级市场股价严重下挫 , 这对于背靠资本而生且眼中缺乏资金的特斯拉来说是严重打击 。
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拿出“软硬件升级”的方案——更新Model S 的软件 , 以在高速驾驶时提高离地间隙 , 同时动手设计安装汽车底部的护甲 , 为电池组提供进一步的保护等一系列动作作为解决方案 。 这波操作是否很像当下的理想?
其实 , 这些行业现象逐渐在反证一个观点 , 造车新势力们仍存在诸多结症 , 但所有结症归根结底 , 还是品质 , 那么问题来了 。
到底什么是品质?
以威马自燃举例 。 威马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排头兵 , 向来以供应链为自豪点 。 其掌门人甚至不止一次提到过企业层面的供应链强项 。
诚然 , 购买一台车 , 表面是购买一个品牌下的产品 , 但本质上是为产品背后的供应商买单 。 而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中 , 动力电池几乎占到40% , 高额占比的背后 , 能否滋生“因本降质”的业态 , 想必大家会各执己见 。 但可以说明的是 , 即便威马端能控制产品装配质量 , 那么上游端能否控制呢?
其实 , 新能源领域之所以突然出现许多造车新势力 , 与产业形态不无关系 。 传统燃油车企的造车闭环中 , 总装厂的话语权较大 , 也主导着上下游的品质把控 。 但电动车则改变了这一业态 , 由于总装厂无法通过资本和品牌含金量渗透到供应商环节 , 在拿货的同时只能初步标定产品规格基准线 , 其质量优良与否 , 只能靠供应商自行把握 。
辣评车|频频召回,新势力的结症在哪?
本文插图
相反的案例是宝马iX3 , 作为汽车行业巨擘 , 宝马通过成熟的、战略性的长久合作 , 已经将品质把控渗透到逐级供应商中 , 而一线供应商们也认可宝马品牌理念 , 并提供相应质量的产品 。 只不过 , 会根据产品级别高低 , 提供一线或是二线产品罢了 。


推荐阅读